「88」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日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89」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体”。使有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90」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91」至善者性。性元无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92」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定则不扰,不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心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先生曰:“大略
以文,约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博文约礼,如何是善诱人。学者须恩之。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俉。颜子‘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
「78」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看为物。是如此否”?先生曰:“亦是”。「79」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80」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81」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82」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中有精。精中有。
「83」心外无物。如吾心发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84」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工夫”。
「85」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曰:“然”。
「86」问格物。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87」问:“格物于动处用功否”?先生曰:“格物无间动静。静亦物也。孟子谓‘必有事焉’。是动静皆有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