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行人会舍财而修身,无德之人宁愿舍身也要取财。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主题又回到对于个人约束上:身处高位、有权力人不应当将敛财作为目。
若是掌管国家大事人都只集中于财富聚敛,那就会贻害无穷。
如此联系上下文,这道题似乎就有答案——如果致力于讲述如何增加生产财富方法、减少财富损耗,那当然是只答表面和皮毛。
可若
没有作为添头算学题,也没有旬考中用来测试背诵程度默写题,题目只有简单三道。
经义题、策论题和试帖诗。
这完全是县试、乡试和府试考法。
当助教师兄看题时,坐在他身后宁颂也在读题——经义题是基础,按照正常习惯答就行。
反倒是策论题非常有意思。
惜。
不光是可惜他答应凌恒事情没办成,也可惜自己没能与这有趣私塾打回交道。
讲座插曲晃而过,除县学教谕之外,没有人知道这其中有学台大人过问。
到大雍历十月中旬,几个私塾夫子们出好题,正式开令人期待已久联考。
“都给打起精神来。”
题目问: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则财恒足矣。
这句话出自于《大学》,所谓“生财有大道”,讲不是个人发财办法,而是指个国家理财手段。
原文说,想要保持国家富足,首先要生产财富人要多,消耗财富少,这样才能保持盈余。
当然,原文中不止这句话。
除生产大于消耗之外,更重要是说“德行”、“仁义”两个词在社会财富分配中作用。
这回监考,是郑夫子亲自来。
今日是个休沐日,丙班与乙班都被放回去,剩下只有甲班加起来怎二十个人。
当然,也包括那位有志在明年参加考试助教师兄。
试卷发下来,助教师兄“嚯”声。
倒不是由于题量大或者题目难,而是这回联考出题,竟然显得很规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