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于时代艺术,可对来说,它存在并不清晰。“先锋”词含义似乎已经和上世纪初不同……然而现在不是考虑这个时候。
于紧接着艰难行走中,得知,卡塞尔战后大重建要到1955年才正式开始,当时市民极有勇气地拣选条比他们同胞决定显得没把握得多路,在工业发展与文化复兴之间选择后者,又请建筑师兼教授阿尔诺德·博德负责策划首届文献展。它有着鲜明修复性:德国在希特勒独裁时期曾将当代艺术定义为“堕落”,并将它实践者们屠杀驱逐,而如今它要以次大展向二三十年代艺术献礼,用博德话讲,“它终于让艺术贴近工人”。
终抵旧火车站们缓步朝十号站台尽头走去。到那儿才明白——几乎是顿悟——为什那个声音装置,“弦乐练习曲”,要比任何处更适合追忆那段纳粹当权岁月、被波士顿称为大崩溃时光。
尽管全世界都知道,现时所谓先锋艺术,大抵都得由部分视觉元素,以及为完善前者、解释前者而生文字组成,但奇怪是,在“弦乐练习曲”中完全见不到此类情况。苏珊·菲利普斯这个装置,只需来到十号站台终点便能立刻会意,不再需要任何本小册子来完成她叙述。
“弦乐练习曲”是件毫不花哨作品,直接挖掘着个人道主义乌托邦终结时莫大悲剧。通过设置在卡塞尔火车总站限定区域内高音喇叭,菲利普斯做到让所有行至该站台末端人——战争中,大批犹太家庭就是在这儿等待着将要把他们送进集中营列车——都能收听到那段美妙却又万般悲戚旋律、死难者灵歌:“弦乐练习曲”。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播送着它,作为对大屠杀纪念,因为它作者,被放逐特莱西恩施塔特捷克音乐家帕维尔·哈斯,正是为集中营毒气室谱写这段乐曲;此后不久,他被转移到奥斯威辛,并死在那里。
们是站着听,脸上挂着与所有在场者样凝重表情,同时看到,不断有其他听众加入到这场不足半小时铁道音乐会中;另有内容相同诸多场次,以短暂间歇分隔,每天在这悲伤站台上陆续演出。最终,约有三十人怀着样感动听完这段大小提琴合奏,曲罢,尽都定在原地,若有所思,不发语,深受震撼,像是正从所听所忆,所想所演,甚至可以说,所亲身经历崩溃中慢慢恢复;在那儿,人不难感到脆弱悲戚,有如名流离失所被逐者。
那刻很想向波士顿坦言,觉得太不可思议,自己竟没发现,从开始,政治,或者更准确地说,人道主义世界永恒幻梦,就与艺术探索以及最前沿艺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