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小就听妈妈说,这是很偏远个村庄。她说她1948年下南洋时,走半天路,才从住村里走到畲坑墟上。而从畲坑墟到梅县县城,又还有“好几天路程”。在幼年印象中,要走几天才到得地方,确是难以想象遥远。
二
第二天大早,打听到梅县有不少个体户开面包车,穿行于县城和畲坑墟之间。但是,从墟上怎去新化村,就没人晓得。大家都说,那恐怕是没有车去,得走路进村。想起妈妈话,得走上半天路,不免有些担心。但最后还是决定坐这种面包车去畲坑墟,打算到时再看着办吧。
梅县到畲坑墟面包车不少,班次频密,人满即开,每人车费四元人民币。车子开出县城后,沿途可以看到片片水田,刚好在收割期间,家大小都在田里忙着。这带风景秀美,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
大约小时后,到畲坑墟上,乘客都下车。所谓墟,就是镇上居民买卖交易地方,有卖菜、卖肉,还有卖各种农产品和百货,人来人往,很热闹。那名个体户面包车司机,很会做生意,愿意载人继续往前走,进新化村,但要多收三十五元人民币。
进新化村路果然不好走。凹凸不平黄泥路,车子颠得很剧烈。走到半,引擎过热,司机停在条小溪边,取水倒进车水箱。沿途,不少村民用脚踏车,载着他们自己农产品,到村外镇上赶墟去。他们对这个乘面包车进村海外“番”客,都不免感到好奇,常停下脚来观望会儿。
黄泥路两旁,尽是稻田。七月初,正是收割季节。田里摆放着束束刚割下稻穗。有些收割比较早田里,现在已经有水牛在犁田,甚至在插秧。新化村里,四面都是高山,稻田就位于中间盆地。或许正因为这些高山缘故,村里并非望无际,而是山峦起伏,确是“柳暗花明又村”,风景翠绿。在初夏早晨阳光下,给人种很古老感觉。
进村以来,就频频张望,找寻表哥三堂屋。约莫走半小时,司机指着前面右边堆古老房子对说:“那就是三堂屋!看到没有,它有三个屋顶,上堂、中堂、下堂,所以叫三堂屋。这村就只有这间屋子有三堂,最大。”
猛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跟描述这间屋子,说它柱子如何如何巨大,双手也不能环抱。又说它到处都有画龙雕凤,颜色如何如何鲜艳。而且,房间又是如何如何多,以致她小时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时,只要躲进其中间房,半天都没人可以找到。
不久,车子停在家小卖店前。司机说,没路走,三堂屋就在右边拐个弯就是。下车向小卖店老板打听表哥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