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不解是他为何屡屡如此,答案可能与他个性有关,奥本海默缜密批判性思维让他总是心存疑虑,旦有任何想法就会立即看到其中不足之处。然而有些物理学家会大肆宣扬他们新想法,无视它们错漏之处,这不禁让人立刻想到爱德华·泰勒。瑟伯尔回忆说:“奥比总是对所有想法持悲观态度。”他才华反过来也困扰着他,让他缺乏坚定信念,有时这种信念对于探索和建立原创理论必不可少。不过,他质疑精神总能把他推向下个问题。在做出最初跨越式创新后——这次是黑洞理论,奥本海默很快又转向下个新课题——介子理论。
多年后,物理学界那些推崇奥本海默朋友和同行开始思考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他从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奥比物理学知识渊博,”利奥·内德尔斯基回忆说,“论物理学学识博大精深,也许只有泡利能超越奥比。”然而就像人生中许多事情样,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涉及诸多因素,包括努力、策略、能力、时机,当然还有运气。奥本海默致力于前沿物理学研究,解决他感兴趣问题,他当然不缺能力,但他没有恰当策略,时机也不对。最后,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是那些取得具体成就科学家。相比之下,奥本海默优势在于他整合整个研究领域能力。1934—1936年曾跟随奥本海默学习博士后埃德温·尤林回忆说:“奥比是个充满想象力人,他掌握物理学知识非常全面。认为他未必是没有做出诺贝尔物理学奖水准工作,只是他取得成就并没有令诺贝尔奖委员会眼前亮。”
1932年秋,奥本海默在给弗兰克信中写道:“这里工作令人满意。指不是成果,而是工作本身……除常规研讨会,们还举办个关于核研究研讨会,以便从混乱中理出些头绪……”作为名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知道自己并不擅长实验,但是他与劳伦斯这样实验物理学家保持着紧密联系。与许多欧洲理论物理学家不同,奥本海默看重与量子物理学领域实验者保持密切合作,因为他意识这样做颇有裨益。早在高中时,奥本海默老师就注意到他有种天赋——用通俗易懂语言解释技术问题。他是名理论研究者,同时又解实验物理学进展,他将来自不同研究领域大量信息进行整合,这种能力难得见。建立世界级物理学院正好需要这种能言善道集大成者。有些物理学家曾提议说,奥本海默拥有知识和资源足以出版部全面系统量子物理学“圣经”。1935年,他手边显然已经积累足够成书材料。他量子力学基础课程在学校大受欢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