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和消费者保护。他参加**党会议,帮着出谋划策,甚至协助党内知识分子起草立场声明,但是他没有党员证,也不交纳党费,完全不受**党纪律约束。奥本海默朋友们或许有理由认为他是位党内同志,但他自己很清楚,他不是他们中员。
约翰·厄尔·海因斯和哈维·克莱尔都是研究美国**主义历史学家,他们曾写道:“成为名美国**党员,就意味着置身于个思想僵化、与外界隔绝世界……”罗伯特·奥本海默从未像他们写这样。他读马克思著作,也读《薄伽梵歌》、海明威和弗洛伊德作品,在那个年代,阅读弗洛伊德著作足以让他被开除党籍。简而言之,奥本海默从未认同过身为**党员所必须遵守组织纪律。
20世纪30年代,奥本海默和**党关系可能比他后来承认更紧密,或者说比他记忆中更紧密,即便如此,也远未到他朋友希瓦利埃认定程度。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能说明奥本海默不诚实。正如希瓦利埃向马丁·舍温解释那样,所谓“秘密党小组”,也就是据称奥本海默参加那种小组,既没有正式名册或既定规则,也没有严格管理。显然,出于组织上考量,**党更愿意把那些参与“秘密党小组”人视为已对组织做出重要承诺人。另外,每个做出“承诺”成员都可以决定自己投入程度,还可以随时调整,即使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像琼·塔特洛克那样。
希瓦利埃直对**党很忠诚,在他和奥本海默还是好友时候,他认为奥本海默同样忠于党并不奇怪。可能奥本海默至少度曾非常忠于**党,但是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是,奥本海默对**党激情期并没维持多久。
归根到底,奥本海默向喜欢自由地独立思考,以及自由地做出政治选择。要正确看待对**党忠诚才能得出客观结论,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最具破坏性点就是未能如此。关于罗伯特·奥本海默政治立场,最恰切表述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致力于美国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事业,为实现这目标,他选择站在左翼边。
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属于对纳粹德国绥靖政策。——译者注
菲利普·莫里森记得曾帮奥本海默邮寄过他写本小册子,内容是分析1939年秋苏联进攻芬兰。但是那本小册子至今仍未找到。
1940年4月那本小册子出版1年多以后,奥本海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