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两帝在篡史上,都干得相当顺手是可以肯定,把这事随便按到他们哪个头
“刚才永宁侯所言极是,滁州兵力孱弱,应对大量流匪,朕心堪忧,兵部拟个章程上来,准备增兵事宜。”
“陛下,滁州那边还没有急报传来,是不是再等等?”依然有人不死心,想要劝皇帝改变主意。
“混账话,救兵如救火,既然朕与尔等都看出这番忧虑,岂可因未收到急报而拖延行事?
若到时候边疆有失,这责任是你来负,还是朕来负?”
皇帝这话是赤裸裸诛心之论,那名臣子小胳膊小腿,怎敢担负起这大责任,当下只能紧紧闭上嘴巴。
实上也没人给他开口机会,吵到后来众人上火,忙着攻击对方,早就忘去征求皇帝意见。
卫衍只是说句话,就没有再开口,纵使有人总是要把矛头指到他身上,他也没有再开口辩驳。
无论群臣说什,都没有关系,他已经给皇帝出兵最好理由,也让皇帝拥有大批支持者,至于到滁州,流匪犯边这种小问题,相信难不住陈天尧将军。
景骊使劲咳嗽几下,可惜陷入口舌之战众人,都没有听见,只有卫衍似乎听到,往上面抬抬视线。
“你又何必?”景骊张张口,没有出声,只是无声地用眼神问他。
不过那位臣子都能想到这个问题,齐远恒岂会想不到,早在前些日子,卫衍就按齐远恒建议,给滁州那边去过书信,估计这时候陈天尧将军急报也该到。
果然,过几日,兵部就收到滁州急报,请求朝廷增兵滁州,理由和卫衍在殿上说模样,也是“恐流匪犯边”这五个字。
至此,增兵事终成定局,至于到底需要增兵多少,那就是皇帝陛下说算。
这就是景烈帝第次北伐出兵真相,不过在景史上,留存于世出兵理由,却只剩下“流匪犯边”这四个字,对这场金殿上发生风波,更是字未提。
这到底是在烈帝授意下书写,还是后来宣帝改动,或者干脆是两帝共同努力结果,旁人就不得而知。
“这是臣应该为陛下做。”卫衍同样没有出声,只是望着皇帝,无声地笑笑。
两人眼神在空中交错,因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光凭眼神他们就能明白对方未出口那些话语。
望着卫衍那双坚定眼眸,景骊只能苦笑,再苦笑,很久以后,他才下定决心。
“够,诸位都是国之重臣,在金殿上如同泼妇骂街般吵闹,成何体统?”
皇帝厉声训斥,终于让热血上涌众人,稍微冷静点,重新分列两班站好,不过依然有人犹如好斗公鸡般,在队列中恨恨盯着对方,只要有合适机会,肯定还要掐上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