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四十不中举,五十不进士,很少有人能超越这个规律。
不过,这次有些不样,去年才考举人,今年又考恩科,等于双倍名额,这举人就比较好考。
想明白这点,方信也不急,自己这样年轻,就算是正常省试,也有人看中自己潜力而收于门下,何况现在?
当下就悠闲度日,有时和两个小丫头在床上作些好玩游戏,有时又吃着兰姬精心整治菜色,当然,不忘记把又娶个平妻消息告诉给母亲何氏,想想这个就好笑,几个月前,自己这身体还是个穷无人上门联姻人,现在却下子娶几个,还有几个漂亮小丫头伺候着。
这次主考官,方信也打听出来,姓赵,名阳斌。
这几日中,且不管宁博秋心思,方信却在思考着考取举人事情。
帝国上百万读书人,却只有数万秀才,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在取得秀才之后,就辈子也就停留在秀才这道坎上!
而举人,全国就算三年考,每省录取名额按朝廷指定数目来录取,少者只有三十,多者也只有五十,因此取得举人地位相当不易,全国三年也不过取千举人。
不过,考取举人甚至进士,都有个潜规则,如果相同水平下,越是年轻越是容易考取,原因很简单,第就是年轻人就达到这水平,潜力大,以后还可发展,中年之后就难以再进。
其次,从举人开始,学政和考官,和学生之间关系就非常密切。
这是朝廷派来翰林学士,正五品官,如果不出意外话,他就是方信房师,不过,由于没有考试,因此考生和考官都不能来往,以免闲话,所以两人都相互默默注意着——赵阳斌也听说个十五岁中秀才,又获得侯爷赏识少年,如果把他归到自己门下,也
由于举人就可直接授官,因此中举就等于正式进入官场,而官场莫过于派系,派系莫过于师生,哪个*员不希望自己派系中有足够学生加入呢?
因此,主考官都会提拔自己主考时人才,而这时中举中进士人,都要尊称声“房师”,或者“座师”,可所谓恩重如山。
无论房师还是座师,在封建官场上,这门生关系紧随在血亲关系之后,甚至有时候比血亲关系还要重,这句话确不虚。
儿子出卖老子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学生出卖老师——卖师求荣这个罪名,就算有天子照顾,只怕在官场上,也是寸步难行。
出于这个想法,所以尽量无论房师还是座师,都提拔年轻人,这不但好控制,而且潜力大,以后可相互照应几十年,如果是中老年,嘿嘿,你想想还有多少价值?而且就算出于朝廷想法,你四五十岁才中进士,又能为朝廷当几年差?这不是朝廷白白养你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