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错。
本以为里面会是通自夸耀,谁知无恤压根没写这两天经过,而是说既然有王孙期上书,他就不重复叙述,在此只谈关于殉葬制度问题……
好自信,好气魄!赵鞅不由得正襟危坐,仔细研读这份长篇大论。
不过,他仍然预想着,接下来会是通满口仁义说辞,和周礼,以及世间对人殉道德谴责样,但赵鞅可不太吃这套。
赵氏出自少昊之后,嬴姓东夷族,曾是大邑商勋贵。虽然武王灭商,赵氏入周后,在饮食衣冠等方面早已被周人同化,但丧葬传统却根深蒂固保留下来:和周人南北墓道不同,秦赵族人墓穴东西走向,死者头永远朝着祖先逐日而来海岱之地,东君羲和驾六龙升起东方。
旦实施,便能将扎根百年成氏彻底肢解。
这才两天啊,赵鞅在细细思索后,觉得不可思议,就算是自己在无恤位置上,也不定能做得如此完美。
赵鞅知道,以上诸事统统可信,没有半句虚言,只因为是王孙期叙述。
不过在看到赵无恤对成氏提出第四条要求后,赵鞅眉头又舒展开来。
禁止殉葬?天真,太天真。无论如何,还是个十多岁孩子啊,心中存有丝妇人之仁,对此建议,赵鞅很不以为然。
所以,有数千年历史活人殉葬习俗也被保留下来,赵鞅本人就不觉得赵氏士大夫们死时杀几个隶妾陪葬有什不妥。
当然,因为赵氏连续出文子和景子两位仁德之主,所以近几十年来,赵氏大宗几次丧葬都没有做殉人之事。但耐不住下头家臣和小宗事死如生,可想而知,此禁止人殉法令旦颁布,将受到多大阻力。
所以,他觉得赵无恤建议,是幼稚而
他放下王孙期报告,沉吟片刻后,开始唤上竖人,下达系列命令。
首先是将对成氏明年节庆帛布赏赐加倍,此子手段刚猛狠辣,可惜太过强硬。作为主君,要手硬手软,敲下还得赏个枣吃呢,他还得为儿子善后,安抚下成氏。毕竟从赵鞅小时候起,老成翁就在旁帮他端过溺壶痰盂,逼迫太过话,再见面君臣都尴尬……
无恤那边,也要给他些额外支持,至少,此子目前是很值得扶持。虽然赵鞅在情感上,对侍候过三代赵氏家主成翁没有太多恶感,但在他领地上任何独立势力,就像眼中沙粒般,而赵鞅是容不下沙子。无恤两天之内就将其扫除,让赵鞅心中大快,恨不能举樽痛饮,庆贺番。
他分封诸子目,不就是图着让他们在历练之余,收回乡邑治权?
这事情做完以后,赵鞅才慢慢展开无恤上书,没却什心思细看,想必只是王孙期那份简牍加强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