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绢案始末和帅嘉谟经历,就讲到这里,不过故事还没说完。
因为英雄并非只有他个。
在五县民众心中,也有好几个慨然倡义、奋勇抗争大英雄。如果没有他们拼死反抗,恐怕官府早在万历四年就把歙县负担强加过来。
这些人,也都是当之无愧五县义士。
比如曾经卷入议事局风波何似,在等候判决期间去世,死之前留下封遗书,写得十分慷慨激昂:“身虽殒殁,而生平义气之正,鼎镬甘如饴,刀锯不足惧者
万历五年七月,兵备道拿住帅嘉谟,把他关在监牢里待审。同时被捕,还有包括程任卿在内伙五县闹事分子。
两个月后,徽州府终于拿出初审判决:帅嘉谟、程任卿以及其他几个人,被判充军。其中帅嘉谟罪名是“将不干己事情,捏造写词,声言奏告,恐吓得财,计赃满贯”“以陈奏而敛取”。
在状词里,徽州府描述这样个“事实”:帅嘉谟自夸有手段,向歙县老百姓收取银钱,说你们补贴上京告状,自有办法帮你们免征赋税。他利用歙县民众恐慌心理,收敛大量钱财,假公济私——比如私自弄套冠带,用就是公款。
这是个欲加之罪政治性判决,翻译过来就五个字:“谁让你多事?”从官府视角来看,这起纷争根本是无中生有,完全是帅嘉谟个人挑起来,当初你如果乖乖闭嘴做你数学作业,哪儿还会有后面这多事?
所以官府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帅嘉谟,来换取五县稳定。至于这个罪名是否合理,并不在考虑之列。法律问题,咱们政治解决。
初审意见提交给兵备道。可是冯叔吉很不满意,觉得徽州府怕得罪人,给判轻,不足以警诫别人。于是冯叔吉把这些人提到太平府,让安庆、池州、太平三府会审,再议次罪名。
这次商议,最终给帅嘉谟定处罚是“杖百流三千里,遣边戍军”。这个判罚,从他本人角度来说实在是冤枉,但从官府角度,没弄死你,算是很讲良心。
万历六年七月十九日,这份判决意见得到刑部尚书严清支持,具题上奏,并于二十日拿到圣旨批准。切都尘埃落定。
然后,帅嘉谟在官差押解下离开徽州,踏上漫漫戍边之路。他当时是何心情,后来又发生什,们不得而知。但值得欣慰是,歙县民众并没忘记这位帮他们减赋英雄。在《歙县志》里义士项,专门记载帅嘉谟事迹,以及段评语:“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朝而翻百年之案。虽遭谪戍,而歙人视若壮夫侠士。”
不知道在隆庆三年那个炎热夏日,当帅嘉谟翻开歙县账簿第页时,如果预知到未来有这场巨大风波,他是否还会继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