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子好说歹说,总算把老太太劝上船,然后把昨晚准备好张字条递给她儿子,上面是保育讲习所地址。那里本来是剧院,空间宽阔,这些妇孺抵达城厢后,正好可以暂时寄身于此。
把第个老太太劝上去,后头就好办。难民队伍里老人与孩子很多,孕妇也不少,个个都已是强弩之末,疲累到极点。他们家人虽然舍不得分离,但终究不能看着他们死去,到底还是纷纷将其送上漕船。
姚英子站在跳板旁边,控制着登船节奏。她忽然发现队伍里有人头戴斗笠,混在妇孺老弱中往船上走去,她心中狐疑,猛然掀开斗笠看,下面是个满是络腮胡子男人。
“丁壮不能上船,告示没听清楚吗?”
那男子油滑地笑:“老婆也在船上哩,得去陪她。
,直沿用到现在。这种船船底平阔,船身低矮,甲板平整且通头贯尾,最适合在江南水路网络中运送货物或者……人。
“难道姚小姐是打算把难民们从水路运走?这可不够哇。”镇长诧异。
“不,只运妇孺老弱。”
姚英子双手按在桌子上,冷静地回答。她很清醒,自己能力有限,只能优先救助队伍中最需要帮助群体。
她当初挑中七宝镇,正是因为它旁边有条叫蒲汇塘界河,这条河向东途经漕河泾、龙华港,可以直入黄浦江,从十六铺码头登岸。换句话说,只要这些妇孺老弱在七宝镇登上漕船,便可以迅速抵达上海南部城厢,免去跋涉之苦——要知道,这时候绝大部分女子是缠足,以畸形小脚走那远路,会极大地损害健康。
至于其他难民,只能寄希望于沈敦和救援队伍。
说服镇公所去准备船只,花姚英子整整晚上时间。到二十三日中午,她终于看到昨天那拨难民出现在远处稻田之间,华亭那个县知事果然言而有信,把他们引导过来。
那五条漕船已经在蒲汇塘里字排开,各自搭着条宽跳板到岸上。姚英子事先叫人写个巨大告示,高高举在根竹竿上,然后雇十来个人,站在高处扯着嗓门大喊:“孕妇、老人、孩童与体弱女子,请上慈善船!”
难民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谁也不动。姚英子索性冲过去,扯住队伍里个老太太,给她耐心解释。老太太畏畏缩缩不敢动,旁边她儿子满脸警惕:“哪里有这样好事?娘,你可别信她。”姚英子叱道:“你光顾着自己,怎不看看你老娘腿脚?”
她让老太太抬右脚,那只畸形小脚穿布鞋早磨漏,脚底板片血红。她儿子心疼地跪在地上,揉着娘脚哭说:“你咋不讲哩?”老太太赶紧解释:“这是怕你担心。”说着说着自己也开始抹眼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