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顿饭竟然吃出意外。
【埋下祸根】
纳哈出带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多人),蓝玉热情接待他,亲自把他迎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玉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
就在切都顺利进行时候,蓝玉个举动彻底打破这种和谐气氛。
当时纳哈出正向蓝玉敬酒,大概也说些不喝就不够兄弟之类话,蓝玉看见纳哈出衣服破旧,便脱下自己身上外衣,要纳哈出穿上。
用种更为有效地方法,在与北元多次交锋后,朱元璋找到这个方法。
北元是游牧民族组成政权,经济实力是无法和明朝相比,他们所凭借不过是英勇善战传统而已。既然如此,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北元士兵善战,朱元璋就用大量金钱引诱蒙古人内迁,并分给蒙古贵族土地。这招十分有效,毕竟谁愿意天天在沙漠里吃沙子呢,还是中原好啊,好吃好喝,还有娱乐节目。
这招釜底抽薪十分厉害,许多蒙古人都迁居到中原,北元人丁逐渐淡薄起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取开明民族政策,他平等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时,他就严令徐达进城后不可屠杀蒙古人,对元朝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宫殿,严禁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城中居民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在他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初,也有很多蒙古人在z.府中担任官职。如前面说到道同就是蒙古族。这政策也成为他处理民族问题基本政策。
应该说这是个友好举动,但纳哈出拒绝,为什呢?这就是蓝玉疏忽,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纳哈出并不是同民族,双方衣着习惯是不同,虽然蓝玉是好
就在冯胜准备进攻纳哈出前,乃刺吾也到达松花河,并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被说动,但又觉得自己带这多人就此投降,似乎太没有面子。他多次犹豫,说投降又反悔,来回几次后,冯胜和蓝玉都觉得此人实在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家伙。他们给纳哈出下达最后通牒,并且把兵营架在纳哈出门口。
纳哈出估计下自己实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对手是冯胜和蓝玉,且都是精兵强将,要打只有死路条。
“天不复使有此众矣!”在发出这样哀叹后,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
投降总是要有个仪式,这个也不例外。
毕竟纳哈出是带二十万人投降,很有点资本,为表示对他敬意,蓝玉准备请他吃顿饭,按说吃饭是好事,酒足饭饱后就在饭桌上把投降合同签,岂不美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