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比重日益提高,难以预料事故也在不断增多。要防止事故频发,除提高每个人自觉、自律以外,实在是别无良策。而汽车相撞之“惨不忍睹”现场照片能够直接冲击读者视觉,其影响力远远大于文字描述,能够给汽车司机带来充分谨慎和警戒意识。读者看到这样照片,如果产生“啊呀,真惨啊”这样想法,那必然加深其对事故预防关心。当然,这也不仅限于交通事故方面,大楼、酒店、公寓等高层建筑火灾、轮船沉没、客机事故等方面照片也具有同样功效。估计看到这样照片后,觉得“或许明天也会……”人也不在少数吧?由此可见,新闻照片除客观报道功效之外,还有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警钟”作用。
然而,报社摄影师人数是有限,并且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散布在各个地方。即便接到有事故发生通报,有时也难以立刻抽身前往。就算能够马上赶赴事故现场,由于距离以及其他条件限制,也往往为时已晚。因此,所拍摄照片就很难传达出血淋淋现场氛围。因此,本报才广泛征集般摄影爱好者新闻照片,期待着反映“决定性瞬间”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种报社摄影部成员所不具备因素,那就是偶然性。正像评审委员长古家库之助先生在评点年度最高奖《冲撞》时所说那样,这照片得益于“十万分之偶然”这样绝无仅有机会,光凭这点就已经超过任何专业摄影师。于是,张冲击力连来信者藤原先生也认可照片就诞生。前面已经说过,只要这张照片具有非凡写实感和临场感,不就能增强司机自律心,加深般读者对交通事故关心程度和警戒意识吗?因此,不论是报社摄影师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只要拍出好新闻照片,从广义上来说,就完成件相同任务。
最后回答下悬赏征集这方面问题。要想征集到高质量作品,就必须激发应征者参与热情。因此,确定入闱作品、给入闱作品评定等级并给予相应奖杯、奖状、奖金当然都是与激发应征者参与热情密切相关。将获奖作品在报上公开发表,也是基于同样目。至于应征者心理方面自然不能说全无可指责之处,但是,即便有可以称之为“野心”方面,只要它成为拍出好作品原动力,似乎也是无可厚非。希望能对以上回答予以理解。
摄影部长
六天之后,同份报纸上《回声》栏目又登出读者来信。
前些日子,本栏目刊登千叶市藤原先生关于年度最高奖获奖作品《冲撞》意见,以及报社摄影部长“答复”,两者都拜读。
在报上看到《冲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