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上句“禽兽逼人”,讲是唐尧在位时,天下还处于洪荒时代,天下未平,生民多害,而百兽率食人。尧举荐舜接替自己治天下,而舜令益点火焚山以驱禽兽,令禹疏九河以定九州。
而下面“则近于禽兽”句讲是天下平定后,后稷教百姓稼穑,使民众得以饱暖安居,却失于教化。圣人忧心百姓只知享乐而不知礼教,会像野兽样,于是使契为司徒,教百姓人伦大义。
这两句意思本不相干,只是叙述上古生民艰难之况,并非出自圣人本意。因此做这道题时,不能像府试那道“春省耕而补不足,为诸侯度”似,将前后句贯通为,正面破题;而要用反破手法,从“驱逐禽兽”,“不可近于禽
院试临考前,赵世兄和几个同窗小学生紧紧拔着崔燮,要沾他双案首考运。捧砚和赵家跟来陪考长随都给他们挤得没地方落脚,只好在外间转悠,替他们准备考篮。
院试规矩比前两试更严。考生只许带个长耳考篮进场,搁些笔墨和吃,其他律不许多带,连砚台都是府里给准备。到考试那天,府县学官都要陪着学政在堂前点名,来个学生,就要有本县教谕面认,保证没有替考。
崔燮应号进门时候,就觉得满院考官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特别是学政大人,从头到脚,连看他好几眼,仿佛要把他这身儿装进眼里似。他有点怀疑是有落第儒童偷偷告他府试作弊,提学大人才这盯他,连忙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地捏着卷子进棚。
直到考题发下来,他精力集中到题上,才彻底将学政大人那目光扔到脑后。
首场照例是道四书义、道五经义。四书题是个截搭题,挑是《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章“禽兽逼人,则近于禽兽”两句,有“禽兽”二字勾连题脉,也是道有情搭。
本题所出自这章,讲是农家大师许行自耕织而衣食,陈相从其学,以许子之言问孟子:滕文公名为贤君,为何取百姓之粮充实府库,不能与民众般力耕而食。
孟子给便他讲述治天下道理:天下之人有“大人”、“小人”之分,“大人”忧劳治天下,而“小人”操持耕织百工之事以供养“大人”,人之身不能兼为天下事。唐虞时天下正处于洪荒之世,圣人忧心民生而无暇亲自耕作,难道三代之君就不贤明?
自然不是,只是大人与小人职分不同。大人操心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而小人则在衣食饱暖后知伦理忠义,操持诸役以供养自身,供奉大人,这才是盛世之道。
所以题面虽只写人与禽兽,文章中也要点点大人忧心天下,护持下民意思。
大意和重点都理出来,就要从题目所在句子入手,整理出破题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