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也顺口指点他几句,叫他别急着考进士——他这般年纪,又是简在帝心,实在不用急着入朝。中举之后最好沉几年,有把握考进二甲再下场。
崔燮还指着早点儿中进士,早点儿跟男朋友滚床单呢,哪里舍得再拖三年?他没答这句话,只含糊着说:“学生尚不敢奢望中举,如何又提得起会试
众人出便殿,就往左顺门领筵。
宫里到二月间尚吃河豚,饮芦笋汤,吃桃花鲊。讲筵席上不安河豚那珍贵菜肴,多是些本地常见鸡鸭鱼肉和河鲜,鱼鲊倒是管够。此外就是烧猪、烧鸡、烧鸭、大小套肠、炸羊尾、腰子、烧笋鹅、爆炒羊肚、煠鱼、柳蒸鱼……之类京里常见肉菜,各地来蔬菜、腌菜之类更是不可胜数。
除黎大人是吏部堂官,剩下这些未来名臣都还在翰林院过着清贫日子,吃宴时绝不客气,还劝崔燮这个小新人:“不要拘束,多尝些新菜,也算你来趟宫里。”
他们这些人月月都能吃几顿,崔燮却只来宫里趟,往后就算有机会再参与讲筵,也不知是几年后事。
崔燮领他们好意,专朝着自己来到明朝后还没吃着过外地蘑菇、海菜下手,雨露均沾,不客气地吃个肚儿圆。讲官们则各有偏好,也都甩开筷子,捡着自己爱吃下手,不用讲什面子。
吃过席出来后,几位讲官边慢悠悠地走路消食,面感叹着:“做讲官最大好处也就是宫里能赐些茶饭。那些乡下秀才坐个馆,年也有五六十两银子,咱们做翰林这点薪俸,也就当是人家半儿,幸得不时还有些笔墨钱钞赐下,吃经筵时能往家里带些吃食,不然在京里如何过下去?”
这些讲官平常自相打趣,这回多个年轻生嫩新人,便和他开玩笑说:“崔监生来日殿试时宁可考低些,能在二甲里就好。以你这般年纪品貌,只要不进翰林,自能稳稳当当地做任给事中。到时候帖子上能写拳头大名字,六部堂官也要跟你结交,外放出去便是地巡按……比咱们在翰林坐冷板凳强得多哩。”
崔燮听着这群未来大佬接地气吐槽,就想穿回去捎套明史来,让他们看看自己将来要当阁老、尚书内容,长长志气。
可惜他穿不回去,只能玩笑地说:“学生若没进这趟宫,也还立不下什志向,将来可能就随波逐流。今日既见着天下英才,这就得立志考进翰院,来日也能追随诸公身后,当个真正能为太子讲学讲官。”
这些翰林虽然时常嫌弃翰院待遇差,觉得自己前途不明,却都是重重科举拼出来人尖子,还有个状元混在里面,对自己才华都是相当自信。听到崔燮说今日见着天下英才,立志学他们,也觉得他做人塌实,眼光更不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