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舅看着人出去,都长舒口气,喜孜孜地说:“还是先生疼们,们从边关回来,定然带几个鞑贼人头来回报先生!”
崔老师含笑摇头:“人头就不必,你们这身板儿时还上不得阵,另有事要你们帮忙。这回古北口大捷,为师想攒部书传扬将士们英雄事绩,可身在京里,不知道边关真正战况,需要你们从英雄们口中问得,你们做得来做不来这件事?”
这不就是……又要写游记?
两位国舅也是写着各种观察报告、日记、周记长起来,登时透过现象看出本质,脸上顿时露出抗拒神色。
崔老师皱皱眉,给他们讲文章辨体:“怎叫游记呢?这是纪实文学,纪录世间大事、民生百态文章!你们两人从边关记回来真实战况,叫才子编写成书,书封上不也得印上你们俩名字?这是你们文章还不出色,将来写得好,也取个号,叫人称声先生、老师,岂不更有光彩?”
双大眼问道:“先生有什法子?们都答应!哪怕只去当个小兵也行!”
最好是炮兵,他们还画好多三角,自己偷着算那炮怎打能打得准呢。
崔燮不管他们做什梦,只说:“能劝你家里送你们去边关,不过依你们现在身手,去到那里也打不仗,索性还是先以观战为主,见见世面,记些经验回来。前两天古北口大捷消息你们听吧?王项祯王将军就在那边儿,你们可愿意去他那里做个……”
战地记者?慰问团?文艺兵?哪个说法更准确些?
两位国舅眼冒火光,激动地说:“们愿意!弟子们这就回去跟父亲说,们是奉先生之命出关,父亲肯定不会拦们!”
嗯……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张大国舅仔细想想,又觉着不对,打起精神问道:“这说,们出关等于就是跟着朝廷劳军队伍转圈,再写几篇边关战报回来?这
崔燮抬手拍拍他们,把俩人又拍回椅子里,命人拿上文房四宝来,当场给张国丈写封信,建议他放儿子们到边关慰问。
边关大胜,朝廷正好也要送羊酒去劳军,叫两位国舅跟着军队跑趟,看看边关真实情况,就当满足他们英雄梦。这样走有大队人马护着,也不会有什危险,不然这俩熊孩子哪天偷跑去边关,家长们找都没地方找去。
他们外甥正德皇帝以后就常干这事,这俩舅舅也不能不防!
况且两位国舅是《少年锦衣卫》主角,也是当朝名人——别人不敢说,王大公子可是最爱看连环画儿。叫张家兄弟穿着书里衣裳去慰问,就跟大明星下基层样,对他这位战斗英雄肯定有鼓励效果。
崔燮给张国丈写信,备述利害,拿火漆来封口,交给家人送去张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