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先生正在都察院任御史,跟学政是同僚,自然知道其中缘故,所以也不急着让他再考,而是带着他扎扎实实地读经传,并跟宋举人传书,订下他做女婿。
桓先生是御史,他父亲又是翰林编修,宋时这场婚事订下,足可以能羡煞天下寒门学子。但相比他学业和人生大事顺利,晋江那边论文进展却要坎坷得多。
他论文从蒙学写到《四书》又写到《春秋》《左传》,格式完全比照他刚穿来时背下那几十篇文章来,每个字都是他亲指所书——他穿越前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穿过来之后切换不拼音,只能靠手指在屏上虚划,写完篇腕子都能写断!
可是他这努力,古代八股文老师都让他过童子试,现代论文编辑却不给他过稿。
被拒绝次数太多,宋时都不禁自,bao自弃,扔下论文跟同窗出去踢几次球,顺手写个蹴鞠相关科普短文——写时候把郑朝年号按着公元纪年换算
自此之后,宋时就积极投入到读书和论文两项事业中。
蒙学其实不算太难,无非是背背书、写写繁体字而已。这时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些勾搭人小妖精,他又跟周围剃着光头、单留几小撮辣眼头毛小朋友玩不到起去,看书简直能当娱乐,学习效率比上辈子考前冲刺时都高。
不过两年间,他就把那堆蒙书都背下来。宋家两位兄长越教越觉着他天资卓出,忍不住带他到乡邻、朋友、同年面前炫耀。
他俩都是中试秀才,来往多半也是秀才,听说有神童当然是要考较。这考,更给宋时考出几分名气。
他不只会背书,还能对几个对子、写笔酸诗,给人讲历朝历代故事。特别是讲到本朝以前历史,《蒙求》上写到他都记得牢牢,没有他也知道不少,被人考问到时能连前后相关史实、人物都答出来。
——别说考本朝以前,要不是穿到这个没见过朝代,他还能接着背元明清和近现代史,替刘伯温写个烧饼歌呢。
外人自然不知道他以前是学历史,都以为他真是个神童。这名声越传越响,最后竟招来位回乡展墓时路过保定府新进士桓先生,考校之后,要收他做弟子。
进士弟子!这是多大荣耀!这位进士父亲还是翰林修撰,他们这儿子以后岂不也能受翰林指点?
宋举人与两个秀才儿子与有荣焉,欢天喜地把他打包送给桓先生。
宋时跟着先生进京,跟着先生住进桓府,从此告别光头儿童时代,和桓府小学生们起束发读书。读完四书,又跟先生治《春秋》,学着学着就考中童生。可惜到府试那关,学政看他太年幼,怕他太早中秀才容易养出骄惰之心,刻意压压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