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献身显然是种利他性行为,但为朋友冒点儿风险也是种利他性行为。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类飞禽,如鹰,飞近时会发出种特有警告声,鸟群听到这种警告声,就采取适当逃避行动。非直接证据表明,发出这种警告声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这种额外风险并不算大,然而按照们定义,乍看之下至少还称得上是种利他性行为。
动物利他行为中最普通明显例子,是父母,尤其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利他性行为。它们或在巢内,或在体内孕育这些小生命,付出巨大代价去喂养它们,冒很大风险去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之害。只举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出“调虎离山计”。母鸟瘸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边翅膀展开,好像已经折断。捕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鸟巢。在狐狸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
不准备以讲故事方式来阐明个论点。经过选择例子对于任何有价值概括来说从来就不是重要证据。这些故事只不过是用来说明所讲,在个体水平上,利他性行为以及自私性行为是什意思。本书将阐明如何用称之为基因自私性这基本法则来解释个体自私性和个体利他性。但首先需要讲下人们在解释利他性时常犯个特别错误,因为它流传很广,甚至在学校里被广为传授。
这种错误解释根源在于已提到过,生物之进化是“为其物种谋利益”或者是“为其群体谋利益”这错误概念。这种错误概念如何渗入生物学领域是显而易见。动物生命中有大量时间是用于繁殖,们在自然界所观察到利他性自牺牲行为,大部分是父母为其下代而做。“使物种永存”通常是繁殖委婉语。物种永存无疑是繁殖个必然结果。只要在逻辑推理时稍为引申过头点,就可以推断,繁殖“功能”就是“为”使物种永存。从这推断再向前迈出错误小步,就可得出结论说,动物行为方式般是为有利于其物种永恒性,因而才有对同物种其他成员利他主义。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以模糊达尔文主义语言表达出来。进化以自然选择为动力,而自然选择是指“适者”有差别生存。但们所谈论适者是指个体,还是种属,还是物种,或者是其他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并无多大关系,但涉及利他主义时,这显然是至关重要。如果在达尔文所谓生存竞争中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