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
他这个充军小卒子,任由他自生自灭。返程路费也没着落,无所事事成子靠晒太阳聊以度日。他点儿也不着急,迅速扎根在大昭寺门前墙垣下。
那时,飘荡拉萨神人很多,大都是常驻拉萨全国各地神人。神人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酷爱晒太阳—和后来络绎不绝背包客不同,那时候晒太阳人没几个背单反穿冲锋衣,甚至戴墨镜都很少。
那时拉萨远没有现在热门,买布达拉宫门票不用早起排长队,东措青旅刚起步,赫赫有名平措康桑还没开张,资深吉日青旅里半夜还有大老鼠啃鞋子,仙足岛还不到三家客栈,宇拓路午夜十块钱烤羊蹄可以吃饱吃撑,翻过色拉乌兹就可以逃票去看色拉寺喇嘛啪啪拍着巴掌辩经。
们晒太阳那面墙还没人管它叫“艳遇墙”。
那时晒太阳“拉漂”是群好玩儿人,分为几个不同小圈子。每个小圈子类似于个大家族,大家带着不同往昔依偎在拉萨阳光下,同吃同住,相互扶持守望,过着半**主义生活。名字在这里被简化成最简单符号,大家彼此之间只称呼外号,没人在乎你曾经社会标签,除非你刻意倾诉,不然也没人刻意关心你过往。
起初,不同圈子人彼此是不太热衷交际,基本是各玩各,见面只是笑笑打个招呼,然后各晒各太阳,各发各呆。
十年前大昭寺门前是个让人忍不住去发呆地方,那时阳光是可以用来直接呼吸。受想行识、眼耳口鼻舌身意全部被重启置于绚烂阳光下,诵经声喃喃不绝,此起彼伏磕长头人们近在咫尺,煨桑烟亦近在咫尺,看到,嗅到,听到……不自觉地就让人沉默沉静深思。
爱那时大昭寺,没那多所谓背包客,没那多咔嚓咔嚓单反,没那多猎奇表情。有是散落在广场不同角落呼吸缓慢粒粒灵魂。们靠着墙,相互依偎着,斜歪着躺着。有时也把自己摆成个大字,永远滚烫大理石地面,烙饼样烙着大腿、后背、后脑勺,苍白匮乏青春年月。
那时大昭寺旁偶尔还会走来只放生羊。它坠着红布条儿,慢条斯理地随着人们转经,偶尔路过们身旁,偶尔彼此淡定地侧目凝视会儿。听说八角街历史上放生羊数量度不少,但只赶上尾声,只见过两回。不确定那是不是同只羊,阳光把羊毛刷洗出透明边缘,那只羊简直是笼罩着光环。它似笑非笑地看着好会儿,看得毛骨悚然。那羊不怕人,也不叫,比狗还通人性。
那次以后大昭寺旁放生羊绝迹,有个上代“拉漂”大姐和说:“拉萨个时代快结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