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自然就是猪。虽说阉割与剪尾之法是苏轼在与王雱通信时得知,但是在蜀中鼓励人多养,呼朋唤友起来吃红烧五花肉,那都是苏轼干。五花肉吃法,更是苏轼这吃货钻研得来!
苏轼听王弗这提,也觉着可行。这些法子虽然已经用在《水浒食神》上,各地也有不少人知晓,但是般人都不会把书中方法照搬到现实中,那会被人当傻子!
苏轼收拾好心情,先到书房闭关写篇《蜀中提倡养彘三两经验》准备往上递送,把折子写完,他才动笔写《彘肉赋》准备投稿给《国风》。
经过科举洗礼,苏轼现在文风已经很稳,压根没有退稿担忧,挥笔刷刷刷就写出篇绝妙好文。
就是这绝妙好文主旨有点俗:大意说猪肉其实很好吃,新鲜五花肉好吃啊,排骨也好吃,猪筒骨炖汤,猪蹄子红烧,猪耳朵脆爽,猪头肉也下酒;做成什腊肠啊火腿啊熏肉啊,
这轮举试好文章简直比比皆是。”他还把阅卷时众人把好文章挑出来“舒缓心情”事给官家讲。
读篇好文章,如饮甘醴;读篇糟糕文章,宛如喝馊水!当然,更多文章是白水杯,味同嚼蜡,没滋没味。
官家还不知道这重,听得直乐。
沈括挑选出良种油料作物事都上达天听,其他人自然不可能充耳不闻,读过新期《国风》之后,不少人心里都冒出个念头:这格物之学,竟真神奇至此?洛阳那边出不少新东西,让不少人在官家面前露脸,另边沈括竟也做出这样成就!
等《国风》辗转送到蜀中,苏轼也读到。到底是二十出头年轻人,连续两期听到同窗兼同年好友做成这多事,苏轼坐不住,拿着《国风》就在房间里转悠。
这两年多以来,他们父子三在蜀中也算有所作为,父亲苏洵放弃科举,按着《国风》经验在蜀中当起主编,与把手宋祁创办《巴蜀月刊》。他与苏辙在宋祁手底下办差,也算做得有声有色。
但,比起王雱和沈括,总觉得少什。
苏轼转悠来转悠去,转悠得王弗有些无奈,将儿子抱给奶娘上前问:“是不是《国风》上又刊出什好文章?”有时候总觉着自己养着两个儿子,大小都需要哄着。
“文章还是其次,”苏轼摊开王雱那篇文章给妻子看,叹着气说,“存中也做出成绩来,连欧阳公都赞誉有加,就和子由什都没干。”
王弗素来聪慧,才思不逊于男子,接过文章看完,思忖片刻,对苏轼道:“你做事也很多,比如提倡养彘,如今蜀中农户几乎户户有彘圈,都是你力倡导。此事若能刊出在《国风》上推而广之,也算是为百姓饭桌上多添样肉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