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包拯每天憋红脸,想反驳都不知和谁反驳好,韩琦好心地提醒他句:“下回王雱那小子再找你做什,你得多考虑考虑。”
包拯直觉得王雱这后辈挺好,听韩琦这提,猛地想到近来发生切:在王雱和他提出要写传记之前,他并没有听说过什“开封有个包青天”,王雱和他提出这事之后,相关传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包拯犹有些不信:“他为什要做这种事?”
韩琦道:“谁晓得他在想什?许是觉得没事可做,闲得慌,正巧逮着你。”
包拯冷静下来想想,说道:“若是这样,考虑怕也没用。”就像这事,即便他不同意,王雱也照样可以去做,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和他说声而已。说到底,同僚们也没怀疑错,确实是他昧着良心认下那本传记!
对头。
他以前在台谏搞监察工作,是喷人把好手,上过弹劾折子五六十封,喷过五六十人,有是皇亲国戚,有是宰执高官,所以王雱提到“铁面无私辨忠*”时候包拯觉得自己受之无愧,甚至还有点小满意。
但是,后来发展就有点不受控制。
包拯都不明白事情是怎发生,好像夜之间凭空出现个叫包公人,这人和他同名同姓,断起案来明察秋毫、效率奇高,连他听都觉得,世上若是真有这个人,他也会很钦慕,也会感觉很有安全感。
包拯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有在意别人看法天。
韩琦阵默然。
他想起文彦博上回写信骂他,说他不提醒还好,提醒之后他背锅更沉更重!
韩琦只能承认包拯话是对,无奈地说:“最近他应该会消停。”除包拯背上点邀名小污点之外,树立个“青天”形象对朝廷来说还是很有利,朝廷定时给各地出色人才搞旌表,不就是为鼓励百姓向他们学习、引导各地风气吗?他劝勉老包番,表示这其实也是件好事、牺牲你个幸福全大宋云云。
包拯和韩琦分别,
包拯与众多同僚都没什私交,因此也没有什人当着他面说什。可他们不当着他面说,流露出来眼神却让包拯能明白他们意思:没想到老包你居然是这样人!
包拯:“……”
包拯觉得,他们还不如冲上来说他顿。
韩琦也听说不少关于包拯风言风语,对于自己这个被王雱祸害同年,韩琦很是同情。虽然经王雱这闹,包拯很可能成百姓心中“青天”代表,但代价显然是朝中其他人都觉得包拯这人沽名钓誉,差遣自己下属(王雱)给他写传记。
而王雱那小子,在别人眼里又成弱小可怜又无助刀笔吏,在上官胁迫之下不得不操刀歌颂对方光辉形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