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过惯安逸日子,都觉得多事不如少事,对唐泛提出所谓雄心胆魄嗤之以鼻,又认为天朝物产丰饶,何必走海上险路,去跟升斗小国争那等鱼米之利?
更何况造船耗资巨大,当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足以证明切:这七次远航非但没能为大明带来什利益,反倒往里赔不少钱,甚至有人觉得,永乐以后之所以国库日益萎缩,跟当初皇帝坚持要下西洋也有莫大关系。
还有,如果耗费人力物力去跟倭寇打仗,打赢不见得多长脸,要是打输,那才是大大丢脸,最好办法莫过于不管不问,直接关闭国门,像太、祖皇帝规定那样:片板不许下海,这才是万全之策,祖宗成法总归是没错。
甚至有人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揣测,认为唐泛之所以主战,跟他现在主管兵部是有很大关系,因为打仗,兵部可以从中渔利,得到更多经费不说,地位也能由此得到大大提高。
唐泛反驳这些观点。
中原民族特性注定它不是个肆意扩张民族。
本朝也不例外,自疆域稳定下来之后,国策转攻为守,再也没有开国之初那种锐意进取朝气,取而代之是老成稳重守成之君,久而久之,国朝重文轻武趋势越来越明显,连边疆将领都得是进士出身才更让人来得信服。
这次绍兴之乱引起震动很大,但后续讨论应对策略却并不顺利,朝中普遍主流声音都认为勘合贸易实属毫无必要,既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大利润,还会引来倭寇入侵骚扰,还不如将勘合贸易直接停掉,彻底关闭天朝与外界沟通通道,这才是万事太平,劳永逸之策。
然而这样声音虽然占大多数,也并非没有反对意见。
其中之,便是以唐泛等人为首主战派。
首先,打仗肯定要有
唐泛认为,堂堂天、朝,虽不好战,可也不应怯战,要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说白,如今人家都欺负上门,哪里还有当缩头乌龟道理?
再者大明周围有如属国安南,附庸朝鲜等,若是遇事则退,这些附属国又会如何看待大明?大明国威又何在?
太、祖收复汉家河山,永乐天子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这才过多久,大明当年横扫千军,将蒙元赶回草原气魄呢?
现在关闭国门,固然可以图时安逸,但万将来倭寇之祸弥烈,难道还要直龟缩不出?就算不为眼下计较,也该为百年后代子孙着想罢?要知道宋时海上贸易遍及各国,为宋朝z.府带来巨额利润,为何大明如今武力远胜宋代,但雄心胆魄反倒远远不及?难道蒙元那百多年统治,将中原子民胆子也给打小?
这番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反对人并不在少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