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潞州人之所以敢说他们只收铜钱,那也是因为人家油纸根本就不愁卖,若不是那樊氏兄弟二人坚持,他们
“你买那多?”旁有人问。
“既然赶上,那就多买点,亲戚朋友分分,也没多少。”那汉子说着,从腰上解下串铜钱。
“要十张。”
“买两张就好。”
“买五十张。”
还能卖得好价钱。
“你们这油纸怎卖?”最近离石县中常常会有些外来商队,运来各种各样货物,于是很多人就都盯着城门口这边,这会儿见他们这行人进城,附近酒肆中就三三两两过来几个人。
“两文钱张。”樊二郎见有生意上门,连忙从自家驴车上拿张油纸打开来给对方看。
他们这次带来这种油纸都是很大张,薄厚适中纸张上,两面刷上桐油,那纸张吃够油,就显得十分透亮,糊在窗户上,又结实又亮堂。
像这样窗户纸,从前也是比较贵,糊个窗子,往往就要好几文钱,非是小富之家,也不能舍得花这个钱。这回他们运来这些油纸,每张都够糊个窗子,张只要两文钱,稍稍殷实些人家,应也能拿得出这个钱,再说他们也听闻离石县百姓都颇为富庶。
“……”
这边这买卖做开,那边些城里百姓很快也得到消息。
城中百姓出手没有那阔绰,般也就买个两张,然后还要问问人家收不收粮食布帛之类,得知对方只收铜钱之后,有些人便打起退堂鼓,毕竟那窗户纸不当吃不当穿,就算不买也不怎影响生活。
这个时代铜钱很值钱,每枚铜钱都是实打实钱重青铜,百姓将铜钱囤在家中,并不担心它会贬值,甚至还有升值可能,听闻还有人私自将铜钱熔制成铜器。
这就导致市面上钱币流通不足情况,布帛和粮食作为货币也就比较常见。
“若是多买,可有便宜?”围上来那几个人,听这个价钱,眼睛就都有些放光,但这些人毕竟不是寻常过日子人,而是商贾,心中喜,面上就都掩住。
“等乃是从潞州鼓腰岭而来,路途遥远,运输不易,两文钱张已经是最少,诸位若能亲去鼓腰岭买货,价钱自然就要便宜许多。”樊大郎对那几人拱手道。
“鼓腰岭?在哪儿?”有个不太熟悉河东道外地商贾问旁边几人道。他虽是个外来,但这几日在这城中酒楼茶肆也结识不少人。
“那鼓腰岭啊,从这里过去,你得先过吕梁山,再过汾州,再过太岳山。”个中年商贾笑眯眯说道。
“莫说那些没用,那鼓腰岭忒远,这油纸,你给来百张,便按两文钱张算。”个满脸虬髯壮汉高声说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