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边问,估价颇为细致——
书铺雇佣工匠分为写工、刻工、印刷工,杨氏书铺有写工人、刻工十二人、印刷工六人,还有杂工两人,这样规模只能算是小书铺,县户房老吏给杨氏书铺房产、现存刻版、刻版用梨木和纸张总共估价千二百两银子,这应该是高估,张原也不计较,就按杨石香以千二百两银子入股翰社书局,十两银子股,那就是百二十股,杨石香道:“再出八百两银子,凑成二百股。”
洪道泰也来,他出银五百两参股翰社书局,这样,翰社书局万两本银已经凑起六千五百两,其中张氏三兄弟三千两、杨石香二千两、陆韬千两、洪道泰五百两,剩下三千五百两由华亭、上海六个社首、社副出资参股,这是张原笼络诸社首、社副手段,其实以他现在财力,独立办翰社书局也不难,之所以要拉杨石香、洪道泰、夏允彝等人参股,其实就是利益共享——
杨石香封两银子酬谢那户房老吏,送走老吏,几个人在临河树荫下饮茶,张原看着坐在门前刻版刻工,问:“石香兄,这个刻工,天能刻多少字?”
杨石香道:“这要看刻是什字体,若是要颜、柳、欧、赵字体刻版,那就慢,天只能刻百把个字,而若是般宋体字,也叫匠体字,这种字体虽然不甚美观,但笔划横平竖直比较好下刀,个熟练工匠天能刻两百多字——这里书工只会写宋体字,若要聘请善楷书书工那工银不低。”
张原知道那本《张介子选评松江时文百二十篇》用就是匠体字,那册集子约六万字,十二个刻工天刻三千字左右,那也要二十多天,便问:“石香兄,活字印刷不好应用吗,为什至今书坊依旧采用雕版?”
杨石香道:“活字成本高,而且排版也不易,小批量印刷还是雕版比较方便。”
张原点点头,心想:“泥活字不经用,铜活字费用太高,铅活字还得组织人搞科研,暂时还是用雕版,雕刻印刷用千多年,直到晚清、民国时才被西方传来铅字印刷淘汰,可见还是很方便。”说道:“那石香兄就要多费心,翰社书局刻工、印工今年先扩充倍,年底前再扩充倍,雇佣两类刻工,类就是匠体字刻工,另类是能刻颜、柳、欧、赵字体刻工,有些精品书籍刻工、用纸都应该要讲究些,书工也要请两个善楷书,老童生或者老秀才皆可。”
杨石香点头道:“介子兄放心,经营书铺有年,做这些是轻车熟路,往年是无书可印,也怕赔本,如今有翰社为后盾,尽可放手去操办——不过在下要问句,目下除介子兄新点评这本时文选本,还有何书可印?”
张原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