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七篇,给观众看;后面四篇,给同行看。
这就更不能指点江山,以自己经验、知识和接触人为核心,不深入阐述下。
比如谈到自己做制片人,如何规定制度,如何完善后勤保障,具体到冬天提供热水,夏天买冰
忙活到中午,休息吃饭。
郑小龙跟鲁小威商量,鲁小威自然同意,就是愁人手。后来琢磨琢磨,把赵宝钢加进去。
大钢子其实是个全才,演戏、配音、导戏、配乐都成。虽没像历史上落着导演活儿,但也能体现价值。
……
青年出版社,办公室。
许非想想就恐怖。
“你当们央视呢,们可玩不起多机拍摄。”
郑小龙摸着下巴,道:“不过也确实慢点,申请申请,顶多再调来台。”
所谓多机拍摄,通常指3台以上摄像机。
蔡晓晴导演《家教》,就是飞天奖二等奖那个,是中国第部使用多机切换拍摄连续剧。
”
跟着重复这套东西,且效率极慢。
许非坐郑小龙旁边看,越看越累。这段戏要在两个人之间不停切换,就台摄像机,比如吴玉华在说话,孙嵩作反应。
得先拍吴玉华,完喊停,机器换位置,再拍孙嵩反应。
这种切换,剪出来非常生硬。像们看老片子时,刚刚俩人在这边,画面切,突然跑到那边站着去,好像中间少段。
许非上午在片场,下午直接溜到这,正拿着本样书翻来翻去。
纸张粗糙,书皮是常见蓝色,黑字,很有这个年代味道:
《论影视剧自修养》
作者:许非
十篇整,包括:立意、剧本、表演、服化道、光影(摄影和灯光)、音乐、技术(特效、武打、飞车等)、制片、导演、行业发展。
不仅仅是机器数量问题,涉及到更高技术设备。
简单讲,就是把画面通过几条讯道,同时送到切换台上。经过处理,连现场收录同期音起,录制到条磁带上。
单机只能拍“单镜头”,多机能次录下大坨,缩短制作周期。而且演员表演状态也会连贯,不用延迟。
同学们可以看看《渴望》第集吃午饭那段戏,再看看《让子弹飞》,“黄老爷又高又硬”那段戏。
画面切换和表演连贯性区别,极为明显。
而刚刚这场戏,折腾来折腾去,俩人还不停失误,个多小时才搞定。
“胡同也台摄像机,可没这费劲吧?”他随口问。
“情况不样。”
郑小龙瞅眼鲁小威,低声道:“胡同演员,你是先把他们弄熟,演起来跟喝水似。这个不解,连剧本研读会都没开。”
“那加几台总成吧?50集,每集起码45分钟,还不包括初始素材,得拍多长时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