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人将山南面、水北岸这些日照时间较长地方称作“阳”。
奢道:“当年主父微服访秦,臣也是侍从之,熟识秦国地貌。臣愿意作为使者侍从,护送蔺先生到咸阳。”
昔日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赵惠文王后,预备出击秦国。为摸清秦国地形,观察秦国国势,他伪装成赵国使者进入秦国。秦昭襄王在殿中设宴,款待赵国使臣行,见赵武灵王形貌伟岸,谈吐不俗,很是为其风度倾倒。后来秦昭襄王与宣太后谈起赵国使臣。宣太后曾经在楚国令尹昭阳夜宴上见过当时还是太子身份赵武灵王,当即道:“这人定就是赵主父。”秦昭襄王犹自不信,派人到驿馆打探,才知道赵国使臣确就是赵主父,急忙派兵追赶,但此时赵武灵王已经驱马离开秦国边卡。秦国上下,无不惊愕。
赵惠文王见赵奢主动请命,很是高兴,道:“好,准赵卿所奏。”顿顿,又道:“出使人选,随蔺卿和赵卿挑选。”
05
战国七雄中,以楚国地域最大,但从地利上来看,则以秦国位置最佳——左有崤山函谷,右有陇山高地,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面东制诸侯。如此金城千里关中地势,为秦国争霸天下创造极好条件。
关中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九州膏腴,号称“陆海”。这里又是处要地,形势险阻,四塞固守,因而又被称为“天府”①。史称秦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下之雄国”。
①颜师古注:“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曰陆海。”又:“财富所聚为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瞻给,故称天府。”
秦国最早立国,源于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封地在岐西带。但这时候关中东部已被诸戎控制,周王朝鞭长莫及,因而周平王告诉秦襄公道:“戎无道,侵夺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遂成为秦国伐戎有利借口。经过几代秦王努力,秦国终于夺回关内周地大部分地域。
秦国都城亦随着秦国疆域变化几度迁徙。到秦孝公时,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最重大措施之就是将秦国王都东迁。当时局势是,天下七雄并列,魏国最为强大,占有秦河西之地,隔水与秦对峙。但随着秦进魏退变化,将都城往东迁移符合秦国进步东伐长远目标。因而虽然反对者众多,秦孝公还是坚持将王都从栎阳迁到咸阳。
咸阳建在关中陆海天府中央,因在在九蠼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①,故名咸阳。这里正当水陆津梁,又有漕运之利,形势下恼,进退战守,可谓绝佳建都位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