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土特产,恭恭敬敬献给中国皇帝。这标志着他们向先进文明致礼,也标志着对中华帝国臣服。这些国家就叫朝贡国,又称属国。
“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向来是中央帝国统治成功标志。中华帝国属国越多,就证明帝国治理得越良好。中央王朝通过册封,赐予四周小国以合法性地位。而中央王朝自身合法性,定程度上也需要小国捧场来证明。历代王朝都热衷于展示自己光荣伟大,以吸引周围国家前来朝贡。
大清王朝属国数量自然也不少。因为中国与属国关系根本上是礼仪性,中国是君,外国是臣,所以清代外交分别由礼部和理藩部来划片儿管理。东南及海上片,如朝鲜、琉球、越南、南掌(即老挝)、暹罗(即泰国)、苏禄、缅甸,以及西洋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罗马教皇厅(即意大利)等,归礼部管。而归理藩院管辖,主要是西北陆上属地及国家,比如哈萨克、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中国人厢情愿中“属国俄罗斯”等等。
般来讲,在进贡国名单上增加个新名字绝非易事。除千方百计遣使招徕,就要大动兵戈武力威服。大清属国数量在乾隆年间增长最速,主要是因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击败准噶尔,这战使“哈萨克左右部、布鲁特东西部、安集延、玛尔噶朗、霍罕、那木干四城、塔什罕、拔达克山、博罗尔、爱乌罕、奇齐玉斯、乌尔根齐诸部落”均“同属内地”或者“列藩服”。“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大清臣仆,稽之往牒,实为未有之盛事”。(《清史稿》)
而如今,既没用大清帝国出兵,又没有遣使,数万里外大西洋上从不知名英吉利国就“远慕声教,倾心向化”,主动前来纳贡。这难道不是中华帝国文化影响力有力证明吗?这难道不是大清盛世最好注解吗?这难道不是皇帝晚年遇到桩大喜事吗?
何况这个新“臣仆”将为皇帝贡献许多奇珍异宝。那篇禀文里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带有进贡贵重物件,内有大件品物,恐路上难行,由水路到京,不致损坏,并冀早日到京。”
依惯例,海上达到外国贡使律由广州上岸。皇帝回复两广总督,特别批准英吉利人破例由天津登陆:“阅其情词极为恭顺恳挚,自应准其所请,以遂其航海向化之诚。”(《清高宗实录》)
其实英国人并非是中华帝国陌生客人。他们来到中国海边已经几百年。长期以来,他们直是大清国最重要外贸伙伴国之。
自古以来,英国人就直被东方这个神秘大国所吸引。早在1497年,英国人卡波特就企图打通前往中国航路,可惜没有成功。直到1635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