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在城中传开,那些府学秀才被满城人嘲笑为“东施效颦”,若干以为李大人从善如流、也打算去闹衙刷声望读书人便缩脖子。
后话不提,却说李大人到工地,负责监工郭县丞等候多时,禀报道:“邻近年节,民役都有思家之情,但为赶工,又不能放。”
李佑点头道:“加快进度,人心还是要安抚,不然倦怠下来谁都吃不消。年前民役和老农每人发三两银子,工匠四两,以激励人心。”
郭县丞苦脸道:“这如何开销起?”
李佑道:“不妨,有人出这笔银子。”
世也不深。面对李太守刁钻质问和无形中威压,哪有这个急智应答。
他们不过是收同乡谢家礼,时冲动才过来。或者说他们只是看到有县学成功例子摆在那里,抱着不能让县学专美于前和想要扬出名气心思兴冲冲来刷好处。
衙门口看热闹闲汉多是本地,见外籍人窘迫,又想奉承形象很正面李大人,纷纷起哄道:“自然是替同乡富人说话!”
这场面,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没有,十来个府学秀才无言以对,正想灰溜溜走人。却听见李太守义正词严道:“身为读书人,不思圣贤教诲,却勾结富商、要挟官府,妄图把持地方政务,形同无赖,不可饶恕!左右何在!给本官将他衣冠剥去,革除功名,押回府学并报与学道!”
秀才相公们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今日闹衙居然要将自己功名丢去,真是亏大发,他们这才记起李大人做事霸道,又记起李大人与学道官关系很不错。
原来这笔开销是个叫徐昌瑞盐商赞助。前次他直接给钦差送银子,结果被钦差赶出来,在扬州城传为笑柄。但他不屈不挠又找到李佑,总算钻到这个机会将银子花出去。
徐大员外有个道理,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要花出特色。与同行起捐输报效,他不过是名单中几个字而已,没甚意思,首倡之功,又被金百万抢,所以他就要另辟蹊径。
别家盐商因为家境
李佑又对旁边师爷道:“记下,今后江都县免铺户采办罢,应什用市易之!回衙后出告示。”
围观群众纷纷赞道:“真乃青天也。”
李佑摇摇头上轿子,这些百姓真是缺乏创意,除青天就没有别词,耳朵都听出老茧。
府学秀才们面面相觑呆立,李大人这招,等于是釜底抽薪。商户们免去差事,自然就去沾沾自喜,肯定没心思继续支持他们,谁还管他们几个秀才功名保不保得住?而且商家肯定感激李大人,但倒霉却是他们。
但事后府学教官跑到同知衙署长跪求情,李佑便免“革除功名”处置,只将闹衙府学生员降为三等,禁止参加本科乡试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