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所说这些,别人不是不知道。只不过这十年来,朝廷直遵循着眼前这种廷推模式,并习以为常。
十年不算短,时间久,大家便渐渐淡忘老规章,如今经李佑提醒,顿时都有所记忆,除入朝不到十年新人。
看热闹人啧啧称奇,这李佑是怎想到这里?居然寻章摘句老雕虫去,从几十年前修订两百多卷会典里将相关条款搬出来。
刚才跳出来指斥李佑“大胆”彭阁老被会典堵住嘴,愤怒得险些失态。若都要严格按着大明会典,那连内阁这个执政机构都没有!还好没有失去理智,说出“会典不足以采信”之类大逆不道话。
确实,在大明会典中,内阁只是翰林院个分支机构,相当于翰林院驻皇宫分院角色,这就是内阁在国朝法理中真实地位。所谓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有宰相之权,无宰相之位。
五里有什内容可以为李佑撑腰?包括钱太后。
李大人自然不会让大家疑惑太久,声音铿锵有力,响亮地对慈圣皇太后奏道:“会典卷五内有廷推之则!无论何种廷推,参与朝臣只不过大九卿,及部、院、通、大诸司三品以上堂上官,亦或有掌印科道,有时也有五品以上部院官。但遍览全书,从未见有宰辅、君上可以参与廷推之例!”
国朝大九卿,指是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九个人,这乃是外朝文官最核心大佬。
部、院、通、大三品以上堂上官,指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中三品以上坐堂*员,其实主要就是六部侍郎和左副都御使。这是外朝文官中仅次于核心大九卿大员。
所谓堂上官,就是正经在本衙门办公坐堂*员,不是那种外派加虚衔尚书侍郎之类。
其实即使不参与廷推,内阁依然可以对结果施加影响,因为最后结果必须上奏并形成诏书才能生效
掌印科道,则指是六科十三道中资深掌印御史、掌印给事中。
李佑意思就是,根据大明会典,本次廷推最多只应该由上述这些*员参加,是外朝*员事情。太后和辅政内阁大学士都该靠边站去,在宫廷静等结果就好,不要随便直接插手外朝事务,不然就是违反祖宗法度!
当然,内阁与太后绝对不是没有权力,只不过内外朝分工不同。外朝廷推结果必须要上奏太后,并下发内阁形成正式诏旨,这才算完成全部程序。
但其余程序都是以后事情,李佑自觉马上就要被淘汰,哪里还顾得上思考以后?只能走步算步,先把眼前现场这关闯过去再说。
听到李佑捅破窗户纸,满殿顿时泛起恍然大悟后嗡嗡议论之声,众臣互相七嘴八舌起来,也没人在乎礼仪不礼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