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尚书履历可以看出,他历经刑部、工部、兵部,但没有吏部、户部这两个流大部历练。兵部虽然比刑部、工部重,但仍轻于吏部、户部,所以从这点来看,卢大司马是不如晏大司徒。
其实按照和稀泥惯例,晏尚书入阁,卢尚书迁户部尚书,该是最皆大欢喜结局,也是动荡最小方案。不过在朝堂中,尤其是人事问题上,千万不要有理所当然应该如此想法,尘埃未落定之前,答案永远是未知数。
话扯远,却说在文华殿中,李佑饶有兴趣地上下打量晏尚书几眼。不得不承认,这位晏尚书年轻时大约也是个美男子,此刻站在那里侃侃而谈风度翩翩,所说出来意思也很让殿内大臣中听——
本来朝廷让你李佑主审此案,就为让你担起责任,天下没有白吃饭。你却在这里模棱两可,要
还有个重要因素,武英殿大学士彭春时当年以户部尚书入阁,晏俊随后接彭阁老班担任户部尚书,称得上是彭阁老嫡系亲信。
而在当前,自从许次辅去职后,朝中徐首辅、彭阁老两人势头上升,所以说,晏尚书在朝中具备很雄厚支持力量。
以上种种因素加起来,晏尚书不敢说十拿九稳,但也有个六七成把握。如今到最后关头,该出面拉票就要去拉,多拉个人就少个不确定因素。
参加今日廷推大臣多达四五十,没有人能够全部控制,但很多大臣没什立场,就是看风向随大流不得罪人。晏尚书此时站出来,便为是展示自。
当然,晏尚书也不是没有对手,朝廷重臣中另个呼声很高入阁人选是李佑老前辈、兵部大司马卢尚书。
前文介绍过,卢尚书自十六岁中进士,又经馆选庶吉士,任官时间多达四十五年,这份年资无与伦比,确实足以傲视群臣。
朝中只有六十九岁彭阁老差不多可以与卢尚书比比做官时间,但仍稍逊筹。又如另个大学士袁阁老,虽然比卢尚书年长四岁,但是中进士却比卢尚书晚十年,在卢尚书眼里只能算后辈。
但卢尚书也有短板,他从刑部主事起家,因事得罪前代前代首辅,外放历经州、府、道蹉跎十几年,直熬死那位首辅后才渐渐出头。先后在工部做到侍郎、尚书,最后迁为兵部尚书。
部与部之间品级样,但地位仍有高低,自古以来便有种种分法,时常有上三部下三部说法。但近些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吏部户部为第流;礼部兵部为第二流,但这两个部经常不服气户部;至于刑部和工部,就是万年第三流。
在大明官场规则中,尚书迁尚书也是不同。工部尚书迁别尚书当然是升官,但要从吏部天官变成其他尚书,那就是贬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