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佑和国子监办报厅打擂台,是与时间赛跑,没那个工夫慢慢考察挑选人才。从国子监选拔监生充当主笔和主编,乃是最快捷省事办法。
崔真非有点畏难,“与其在此碰钉子,另寻他路也未尝不可。”
“不必多言,辈行事,自当迎难而上!”李佑斩钉截铁道。他略思索后有几个腹案,只是拿不定主意。当前先要做,应该是去探明那个办报副总裁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孙江真实态度。
最近国子监再典籍厅旁边清空个院落,作为办报厅地点,而原典籍厅只当成印刷地点,如此便将入职监生和工匠分开。
李佑进办报厅院落,便见其中已经有不少监生在内,大约都是他上次招来那些人。总裁官石祭酒在彝伦堂有公房,不在这里,而副总裁官孙御史则在内院。
人都是趋利,今天监生不认私人报坊这块牌子,李大人也莫可奈何,这不是靠口才忽悠就能忽悠起来。
崔先生焉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总编梦破碎?他出主意道:“流落京城落魄文人很多,其中不乏各地英才,东主不妨于其中招贤纳士。”
白斯文担心李大人强行利用权势,逼迫自己离开国子监加入报坊,弄不好就从蹭皇粮变成吃工薪。作为个有梦想有志向人,他不能放弃自己梦想,违背自己志向。
所以白监生这时也连连点头地劝李佑道:“崔先生所言极是,京城何处无芳草,文人士子比比皆是,督学老大人又何必单在国子监招人。”
“那不行,必须招纳监生!”李佑想都不想,便坚定地否决崔先生意见。这不是因为他多钟爱国子监监生,而是出于很现实通盘考虑。
李佑又进内院
其,国子监即便被科举制度挤对得边缘化,成为不得志秀才集散地,但仍旧是名义上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监生俗称太学生,这招牌对出身科举清流*员而言无所谓,但在民众心中还是有定分量。
如果报坊从主编到主笔,水儿都是正牌太学生,立刻就能够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靠谱形象,文钱广告都不用打。
试想下,若报坊里充斥着各种来头三流书生和野鸡文人,那将如何?别人显然就会先看低几分,只当是拼凑草台班子编写说书段子。
其二,国子监监生里除去混日子权贵子弟,普通监生虽然不见得水平有多高(水平高都去考科举),但经过长年累月训练,文字素养方面都是有基本保证。至少总不会太差,给他们规定几条新闻写法就可立刻使用。
这样免去繁琐考察和训导,能够让报纸快速地步入正轨。若去街边找几个文人回来,鬼知道他们到底是什水平,只考察鉴定就要费很大工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