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才是82年,能练出厚脸皮,多数还在混个体户呢。如海处长这种央企精英,多少是有点面皮。
等几秒钟,海处长戚戚道:“捷利康公司不可能答应你这高要求,5万美元和20%股份只是他竖起来红萝卜,你想想看,他们投资额最少要七八十万美元,20%股份就是15万美元投资额,有那容易吗?”
“总额30%技术入股,没觉得很多。”杨锐语气平静。他做研究生时候,别说30%技术入股,50%技术入股都不鲜见,生物制药行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行业,其中除高资金量要求以外,高技术门槛也不是开玩笑,栋楼耗费几百名研究生,几十名博士生生命,在生物行业司空见惯。
海处长恨不得用手指敲敲杨锐脑袋,气道:“赚钱哪里有这容易,你知道家制造工厂要多少人?要多少人才能生产辅酶Q10?钱都拿给你,别人喝西北风啊?怎可能。”
“十个人。”
杨锐笑着舒展下手脚。
海处长摇头:“本来就不该做三方或者四方谈判。如果是双边谈判,方是咱们国内,方面是捷利康公司,他们肯定得多考虑咱们国内企业感受。但是,现在变成三方和四方,你与捷利康公司联合起来,咱们国内企业生存空间不就变小?”
他望着杨锐,道:“你这样做,是亲者痛,仇者快。”
不得不说,海处长说这些话时候,语气是有点诚恳和郑重。
然而,他思维模式与杨锐已经不在同个维度,因此并未等来杨锐恍然大悟击节赞叹,得到却是淡淡“哦”,接着就听杨锐问:“照你这样说,什样是仇者痛,亲者快?”
“什?”
“你说家制造工厂要多少人,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技术标准,十个人就够。”杨锐像是回答海处长个问题,却是再次在他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这可是月产30公斤工厂!”海处长毫无疑问认真。
杨锐点头,道:“工厂和实验室总归是有不同,就所知,日本好些工厂,在70年代末,就能达到这个生产效率,英国大概也差不多,就是成本稍微高点。要是每名工人平均月产量连3公
“当然还是要将国内力量统合起来,首先与外国公司共同谈判,得到尽可能好结果。”海处长紧紧握着方向盘,眼睛有半时间看着后视镜。
“那们内部怎分配利益?”
海处长大义凛然道:“技术转让不能纯粹以利益分配来考虑。”
杨锐呵呵笑,道:“您要是想靠着大道理,换走5万美元和20%股份,就只能说天真。”
海处长脸“唰”就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