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问题,并不存在那多非黑即白定论,从学术会议诞生以来,学术交流本身就是在互怼中展开。
和和气气地照本宣科,千张嘴都是个论调,那就不叫开会,也根本讨论不出来什东西。
对于吴院士疑问,陆舟继续说道:“通过能与锂金属合金化相,分散到不与锂金属合金化非活性相中,在理论上活性成分体积膨胀问题,是可以通过搭建‘缓冲骨架’进行补偿。”
吴院士暂时没话说,然而另个人又站出来。
只见先前还在和吴院士争论碳硫复合材料可行性王教授,用怀疑地语气问道:“你有多少把握?”
“可以请教下理由吗?”
“当然可以,”陆舟停顿片刻,继续说道,“空心碳球具有大内部空腔,适合作为高负硫量碳基体。同时外部多孔壳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硫离子扩散。此外,其本身结构稳定性,具有良好导电性,个人很看好。”
陆舟话音落下之后,来自燕大吴院士开口道:“有问。”
陆舟做个请手势:“吴院士请讲。”
吴院士不紧不慢地说道:“空心碳球是个很新概念,但新概念往往都存在隐患。技术上来讲,当锂离子嵌入时会导致材料发生体积膨胀,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这种体积膨胀会导致合金粉化。还是那个观点,这种技术很难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气。
没办法。
本着严谨态度,他不想拿着尚未完善研究成果出来显摆,但再继续推脱,就有些矫情。
而且若是被有心人利用,说他在国家项目上“不使劲”,享受着政策支持却再浑水摸鱼,传出去影响总归是不好。
思索片刻,他开口说道。
听这话,陆舟顿时不乐意。
吴院士怼也就算
陆舟:“减少活性物质颗粒尺寸,可以降低微粉化程度,从技术上来讲这是可以实现。”
吴院士目光锐利,继续问道:“那体积膨胀问题呢?你考虑过体积能量密度吗?”
这位吴院士也是个有意思人,对固态电解质方向之外方向采取“怼”战术,却避而不谈自己观点,不给人反怼机会。大概是打算等到研讨会最后,来个锤定音。
不过,这也算是正规手段之。
科学技术是客观,好不好用却是主观。
“非要说话,个人更看好空心碳球方向。”
此话出,不少人都愣住。
尤其是孙教授,显然是没料到陆舟选择。
会议室内教授、学者们表情各异,有面露喜色,有不置可否,也有不屑顾。企业那边代表们则是眼睛发亮,期待着陆舟继续说下去。
至于吕老,则是脸重视表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