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从《科学》那边收到过稿回信之后,陆舟和远在金陵杨旭约个时间,开个简短视频会议,商讨下步研究计划。
在会议开始之前,陆舟将HCS-1相关资料发到杨旭工作邮箱里,其中有已经投稿期刊发表数据,也有暂时还没公开。
也正是因此,视频通话开始,杨旭立刻便问道:“你和发邮件里面是?”
陆舟言简意赅说道:“新实验计划,相关资料都在邮件里,样品不久之后也会寄到。简单来讲,需要你帮尝试寻找能够稳定合成HCS-1材料方法。”
萨罗特实验室中制得HCS-1材料方法,存在比较大偶然性。甚至在严格意义上来讲,HCS-1只是反应中副产物,通过离心分离以及进步提纯才得到。
这段时间里,陆舟直都有在关注同行们动向。
在Arxiv网站上,关于空心碳球与硫单质混合复合材料论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虽然生物和化学这些偏向工科领域,个创新想法并不是决定性重要,因此学者们将论文投稿在Arxiv上占坑热情,也远不如纯粹数学、理论物理、计算机科学这三个方向,但这种词条增长趋势,还是直观地反映出学术界风向。
与此同时,通过专业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也能明显发现,最近关于空心碳球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不过相比之下,这些成果并不具备HCS-1那样开创性。
哪怕不考虑HCS-1材料本身有限工业应用前景,就冲着这低效生产方法,也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除非有人愿意为块锂电池支付数十万美元,并再花笔不菲费用去处理成堆废料,从经继续角度来讲,这显然是不可能。
促使HCS-1材料有两条途径,条是改进制备方式,压缩生产成本。另条便是,改进材料本身。
有着HCS-1作为参考,沿着现有思路继续研究下去,找到更合适与硫单质进行混合HCS-2甚至是HCS-3并不是很难。
综合这些原因,陆舟在为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制定研究
当然,也不排除各大研究机构其实已经有定成果,但为更大野心,把阶段性成果压在手上没有发表,正秘而不宣地憋着大招。
毕竟像是优美科、日亚化学这样企业,虽然很乐意在专利授权成本低于违法成本情况下与陆舟展开合作,但显然还是更热衷于将专利权握在自己手上。
从上次与卡罗迪特会面,陆舟便看出些端倪。想都不用想,比利时实验室肯定已经开足马力,准备抢下这个高地。
如果是这样话,陆舟就得加快速度。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