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输给陆舟这个晚辈,那才真是让王海峰觉得,自己那张老脸没地方搁。
上完课之后,王教授正准备往实验楼走去。
这时,位穿着西装男人,带着名助手,向他迎上来。
看着这位陌生男人,又看眼他身后助手,王海峰皱皱眉,问道。
“你是?”
那些连阶段性成果都拿不出来研究团队,甚至面临着被撤资窘境。
相比之下,王海峰还是比较幸运。
身为长江学者他,申请课题走不是横向课题,而是走纵向课题,从国家科研基金那里拿钱。
比起与企业之间合作,纵向课题不需要计较“盈亏”问题,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虽然没有横向容易捞钱,各种管理程序麻烦,但好处便是稳定。
至少,不用担心课题做到半,投资人半天看不到成果,掀桌不干。
王海峰最近很不开心。
或者更确切说,他这半年来就没开心过。
先是开题报告因为新颖性问题被打回去重做,又是被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挖走员大将。
说真,他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个浓眉大眼、看起来老实巴交小刘,竟然会背叛他。
这下好,本来他实验室里有本事学生就不多,最有本事走个。很多原本都是甩给刘宏去做事情,现在都不得不由他这员老将亲自上场。
那个穿着西
但无论怎说,埃克森美孚在锂硫电池上抢先建立专利壁垒,掌握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定价权,对于全球新能源行业来说都是件噩耗。
对于这样结局,王海峰虽然替国内新能源企业前途感到惋惜,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不禁存着几分安慰。
至于这安慰从何而来……
至少,在锂硫电池上拔得头筹不是陆舟那小子。
毕竟斯坦利教授怎说也是锂电领域大牛,最早锂电池模型就是这位做出来,就算输给他也没什不光彩,脸上贴点金甚至可以说虽败犹荣。
路坎坎坷坷,课题总算是申请下来,研究经费也逐步到位。
然而这还没过几天,太平洋对岸便传来“噩耗”,受到埃克森美孚赞助宾汉顿大学材料研究所,研发出种笼状碳分子,成功解决锂硫电池穿梭效应。
这篇论文被刊登在化学界顶刊《JACS》上,并且被埃克森美孚高调宣传,现在整个学术界和工业界视线,都聚焦在斯坦利教授和他论文身上。
受到这消息冲击不仅仅是王海峰,国内几乎所有在做锂硫电池项目,尤其是在做“穿梭效应”这块儿研究团队,都受到相当大影响。
尤其是从企业那里拿钱横向课题,不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已经削减关于这块投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