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魅力。在这方面,《似水年华》艺术创新是成功。顺便指出,纪德自己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赝币犯》,也放弃部小说中由个主要情节贯彻始终传统结构,而同时用几个情节并驾齐驱。只听人们说《赝币犯》新奇,却从来没有人说过《赝币犯》艺术美。这就从反面证明有没有主要情节与作品艺术质量之高低优劣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有必要从别方面寻找《似水年华》艺术价值受人肯定理由——
①《偶感集》于1924年由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
②兄弟二人。兄,埃德蒙-龚古尔(1822-1896),弟,儒尔-龚古尔(1830-1870),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小说多种。
法国评伦家高度评价《似水年华》艺术水平者不止纪德人。本文不可能列举,只能略述数例。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1885-1967)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七星丛书》本《似水年华》序言中写道:“九○○年至九五○年这五十年中,除《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值得永志不忘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作品和巴尔扎克作品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新‘矿藏’。”这也是强调《似水年华》艺术优点就在于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从零开始创新。创新是艺术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绝不是盲目幻想。《似水年华》创新是在传统优秀艺术基础上发展。
法国诗人P-瓦莱里(1871-1945)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们评论中夸奖《似水年华》艺术风格继承法国文学优秀传统。纪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伟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风旷达和高雅方面,似乎有脉相承之妙。还有别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回忆录作家圣-西蒙(1675-1755)影响。
本文笔者在读《似水年华》第卷《在斯万家那边》对,就觉得作者文笔给人以似曾相识印象:不知在何处已经见识过这种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文章。愈往下读,这个印象愈明确,于是就想起十七世纪法国著名书简作家塞维尼夫人(1626-1696)《书简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