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以其过于费劲,拒而不学,而苏东坡也只是以练几个舒服姿势为满足,这未尝不可以说算是中国对瑜珈贡献。
般而论,们在此并非对练习瑜珈术感到兴趣,只是对苏东坡在元丰六年(○八三)详细说明瑜珈术练习有些好奇而已。那时,他对佛经道藏已然大量吸收,而且时常和僧道朋友们讨论。以他弟弟为法,他开始练气功和身心控制。对求长生不死之药想法,他并不认真,但是即便没法得到,但对获得身体健康与心情宁静,他总是喜欢。须要知道是,中国人养生之道,在实际和理论上,都和西洋不同。按中国人看法,人不应当浪费精力去打球追球,因其正好与中国人养生之道相违反,中国人养生是“保存精力”。而瑜珈对身心卫生方法最适合中国文人,因瑜珈精义是休息,是有计划、自己感觉得到休息。不但规定在固定时间停止呼吸,并且身体采取休息姿势,并且还要消灭静坐在臂椅中时头脑里自然活动。练习瑜珈全部努力,可以用简单而非专门术语描写为——在于努力少思索,以至无所思。最后这无所思乃是最难做到。最初是集中思想于点,这已经够难,因为人头脑习惯于由这个思想转到另个相关联思想。使思想集于点还是最低阶段;再高点儿,使专心于点进而到点皆无沉思,最后达到恍惚出神愉快境界。
瑜珈特点是全部身心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吸入。这时胃中轻灵无负担,浑身处于完全放松姿势,深深呼吸,身体则保持于非常容易得到氧气状态,而同时并不消耗同等量精力,而别运动则不然,所以说养生之道再没有如此理想。因此,们似乎可以解,如果在万籁俱寂深夜,在家中练这种功夫,人头脑可以锐敏到感觉出自身内在生理功能活动。因为在最后阶段,人心灵活动可以脱离自己而成为自己观察者。在更为微妙阶段,心灵以旁观者之身,可以观察两个思想之间那段空白。最后阶段,在心灵里无所思,而能觉察比较微妙次原子物质形式,消除般人与自观念,这个阶段各宗教皆有其不同宗教解释。种解释是个人灵魂与世界灵魂完全融合,这正是印度教修炼目标。但是,不管人对宗教看法如何,瑜珈术使人获得心境,虽然与睡眠和自暗示状态相似,还是不同于此等状态,因为心灵还保持完全自觉和反射控制,而且瑜珈术修炼者分明记得这种状态下发生切活动。
苏东坡在描写自己修炼时,他发现瑜珈术有很多明确特点。他控制呼吸,似乎是脉搏跳动五次算呼吸周期。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