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词既表毛色又含有马意思,居于词尾是符合汉语语序传统,但白、赤、紫这类纯粹颜色词出现在词末,显然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更著名例子是唐太宗昭陵六骏。按照宋敏求《长安志》卷中《昭陵图说》所记顺序,六骏分别是青骓、什伐赤、特勤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五个名字是三音节,而什伐赤、飒露紫、白蹄乌则都是以纯粹颜色词作为词尾。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这些颜色词后面省略最核心被修饰词“马”,而这种省略是因为要遵循三音节要求。后世黄骠马、枣红马、黑骏马这类名称,就是既满足三音节要求,又没有省略被修饰词“马”。
《长安志》说唐太宗“刻蕃酋之形,琢六骏之像,以旌武功,列于北阙”。在陵墓前雕刻六骏,其实是要表彰自己辉煌武功,因为六骏分别亲历太宗指挥和参与过重大战事,既是历史见证者,又足以承担纪念碑职责。可是,唐太宗骑过战马何止六匹,他特别挑出这六骏,据理解,是因为他要匹配“天子六龙”传统说法。《周易》乾卦有“时乘六龙以御天”,太阳所乘日车也是“驾六龙”,故西晋傅玄《日升歌》有句“羲和初揽辔,六龙并腾骧”。六龙因而指代天子座驾,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亦有句“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唐太宗在昭陵雕刻六骏,大概就是他要垂之永久六龙。值得注意是,唐玄宗隆重对待西域所进六匹“汗血”叱拨,亲为制名,统以“辇”为称,是为六辇,也是模拟“天子六龙”。
唐韩幹《照夜白图卷》
六骏之中特勤骠和什伐赤,看就知道与内亚有关,确切地说,是与突厥有关。有学者认为什伐赤之什伐,即前所举叱拨。据所知,中古音译北族名号时,不会用叱与什音译同个外语辅音。《北史》记柔然使者有“乌勾兰树升伐”,《魏书》作“乌句兰树什伐”。勾、句同字,升当作什,形近致讹。不管这是组还是多组名号,其中“什伐”与什伐赤什伐,是同个名号,确切地说,是同个名号组合。什,和俟、涉、始等中古音译常用汉字样,常用来音译el/il这个词,而伐对译则是常见bäg词。因此,这组名号组合,其实就是elbäg/ilbäg。在这组名号中,el/il是官号,bäg是官称。
同组名号,中古又写作俟力发或俟力伐,还有俟匿伐、俟利发、颉利发等其他多种译法,过去般认为对应是突厥文碑铭里eltäbär,而认为其实是elbäg/ilb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