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你在课堂上分析苏童小说,讲得很仔细。不是特别清楚现在大学生是不是非常喜欢苏童,读大学那会儿,可就整天读苏童。
王安忆:他们上次寄给本书,是韩东写《扎根》,告诉说,他远远超过苏童。就很认真地看,这个人蛮会叙述,文字很老练,但他怎能和苏童比呢?这是两回事情。苏童、余华这些人都是有虚构能力。什叫虚构能力?就是在现实之上自行构建个存在。对现在孩子感到失望地方,就是他们完全不虚构,只是描摹现实,甚至于他们东西掉到现实以下去。
张新颖:《扎根》好像就是有意识地不虚构。有两种情况,种是他想虚构,但他没这种能力,还有种就是他有意识地不虚构,《扎根》是不是有意识地不虚构?搞不清楚。也是听他们说很好,就去买本看。
王安忆:不是要为苏童做什辩解,只是觉得现在有些说法都是很不负责任。关于虚构和非虚构,也是当前个问题。现在人们喜欢非虚构东西,不喜欢虚构东西。在想,非虚构东西,多少有些供你猎奇。由于它是真实发生,使人们对其传奇性要求降低些,变得容易满足。但是,虚构不虚构却是衡量个作家好和不好区别,个不想虚构作家,就和新闻记者差不多。个好作家,定是有欲望虚构,因为这是种能力,或者说天分,或者说理想。
张新颖:这个能力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跟你说过美好意象,美好意境,精神能力,有创造性人格,是连在起。
王安忆:它关系到你看世界方法。看世界方法,虚构和不虚构是两个境界。八十年代时候,文学担任现实代言,大众情感和大众立场被知识分子广泛地认同,这其实给今天写作带来后遗症,这也是刚才说,现在年轻批作家,很难和他们沟通原因。就是说,切存在都是合理,写作者把自己精神放到和大众起。当然,也不是说写作者定有能力引导大众,而是,写作者总是应当描绘个乌托邦,开拓精神空间吧。
张新颖:你从具体作品,来谈谈虚构这个问题。
王安忆:有很多作品当然很好,记得曾经在差不多时期出来三个长篇,个是刘恒《贫嘴张大民幸福生活》,个苏童《菩萨蛮》,还有个是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这三个作品都有写实能力,都蛮好看,都看。它们都是讲如何度过苦难生活,养家糊口,尽人生义务。或者用个技术性说法,他们是如何来虚构这个现实?虚构方法各不同。苏童虚构是个人死以后从天国里面看他家人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