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方自消解:反正相熟编辑给这样题目,那就不妨答,但既然写作没有规则,那作为个好作家就要在立法同时优雅地闪避这样责任。比如,2010年时候恐怕还没有读过杰夫·戴尔书,但那十条规则就很让人动心:“三、不要当那种像服刑样辈子吹捧纳博科夫作家。(毫无缘由地审判马丁·艾米斯人生。)五、记日记;写作生涯最大遗憾就是从来没有做笔记和写日记习惯。九、每天都要写;把你观察到事物变成文字,养成习惯之后就会成为种本能;这是所有规则中最重要条,自然而然,没有遵守。”
科伦·麦凯恩和杰夫·戴尔有很像面,都满世界跑,对未知有种天真和不懈好奇,然后次次出乎意料地为读者唤起日常生活之外体验;但他们也很不样,对于戴尔来说,那种作家带着羞愧、沉溺和自嘲“内向性”是他源泉,但麦凯恩直是朝外,热烈、慷慨,那种坚韧乐观和豁达很能感染人。前面提到写作需要“假象”,读他这些“给青年作家信”,麦凯恩是如此相信写作这件事,那种热忱能让你误以为自己写也会这高兴;但鼓动你英勇和决绝地写作是回事,麦凯恩这好作家自然也知道它有另外面。因为他小说不写自己,所以他告诫小说家“不要写你自己,不要写你父亲伤心事。不要利用你女朋友身体。不要从某些人所谓‘真人真事’中取材。”们应该不需要再引些别小说家来展示相反立场。麦凯恩自己接下来也说:“当然有很多明显例外。或许你是个记者。或许你是个社会历史学家。或许你是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整本书都是这样:麦凯恩会故意神采飞扬地把话微微说过头,让你暗暗明白这件事情没那简单。
小说为什不要写你自己?麦凯恩出发点在于小说是可以伤人,你至亲至爱可能因此受伤。(和菲利普·罗斯那句“个家庭里如果生个作家,那便是这个家庭终结”放在起听。)其实,虽然很清楚是问题,但麦凯恩小说里无私直对构成某种微弱障碍,有时候他故事像是纯粹用对他人欣赏构成。就像有人要休·格兰特评价茱莉娅·罗伯茨,他说这姑娘虽然国色天香,但嘴确实有点大,亲她时候会听见回声;而麦凯恩小说是如此开放和宽阔,有时候就像坐在个很大房间,虽然喝着热茶,但穿堂风还是吹得有些凉爽。依然是那句话,听个作家教写作,其实接收都是他性情和艺术。在这些“给青年作家信”里面,流传最广封,标题是“Don’tbeadick”,这最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