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当时东印度公司支持建立由美国出生棉花种植者经营试验农场,想以印度出产棉花来取代美国。有几个美国人表示愿意“前往印度斯坦”。1842年6月,位“在棉花农场出生和长大”W·W·伍德(W.W.Wood)从新奥尔良写信表示,他直有“什时候到印度自行创业种植棉花想法,但更愿意接受(东印度公司)赞助和支持”。他最终得到这种支持,并和其他9名种植者起,带着从美国带来种子、轧花机和其他工具来到孟买。这些种植者前往印度各地,在那里分配到土地、房屋和压平机,种植外国棉花品种,其中大多数是美国品种。他们雇用工人,也和农民签约让农民自主种植棉花。起初事情看起来不错,《亚洲杂志》报道这些美国种植者“热忱和勤奋”。55
然而,尽管他们尽最大努力,农场还是迅速失败。不同降雨模式挫败使用美国农业实践计划。基础设施局限性使运输变得困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国做法对印度棉花种植者所处环境来说过于资本密集。印度人也反对在实验农场使用所谓废弃土地,因为传统上“他们可以不用花钱,在荒地上养活他们牲畜”。此外,农场失败还因为,相比自家田地,农民对他们受雇照顾田地不太重视。另外还有人全面抵抗。有位美国农民“默瑟先生屋子在几个星期前被烧毁,除他穿衣服,整个农场、工作连同他全部财产都没”。在这样时刻,再加上美国人“对印度习俗和语言完全陌生”,情况只会更糟。结果,默瑟在1845年报告说,“实验农场只是z.府个无用开支,美国种植体系不适应印度,印度土著因为解气候和地力,比任何欧洲人都能更好、更经济地耕种,因此要求取消农场……”56
实际上,印度农民拒绝放弃所谓荒地,而且他们也不容易被说服去农场工作,这使美洲发生那场“种植园g,m”不太可能发生在这里。事实上,他们积极反对殖民*员要求。在印度美国棉农抱怨说,他们“不得不屈服于(他们工人)偏见”。他们还抱怨印度采棉工人“懒惰”,抱怨农场棉花失窃,工人罢工以迫使他们准许提高工资,资本缺乏,土壤贫瘠,“没能雇到劳工”。最后他们认定雇佣劳动这条路行不通。其中有位种植者明确表示,“使用受薪工人耕种,在印度这个国家是绝对不可能获利”。57
印度经验确实似乎证实棉花种植对胁迫劳动依赖。然而,棉产品制造商开始明白,不可能完全信任奴隶制。由于制造商自己资本和自己机构不足以建立替代制度,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