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娃课程稳定下来后,得正视个事实:她基础概念几乎片荒芜。
她初三,“先乘除,后加减”概念仍需要反复提醒,分数与小数点转换掌握得很差劲,她说过:“又二分之就是点二。”压倒骆驼最后根稻草是她记性,她大脑仿佛片沙漠,不管在上面刻多重字迹,挖多深沟,过两三天,她会满脸歉意地请原谅,她又忘光,点印象也没有。
周考、段考、模拟考,每张考卷发下来,永远是遍地开花,整片猩红刺目。
奇怪是,对此杨太太永远保持贯从容,似乎很习惯女儿拿这样分数。她依然不冷不热地招呼,依然在桌上备齐茶点,依然笑脸盈盈地注视自己女儿,顶多只是在走去隔壁小房间时,清清淡淡地说句:“麻烦老师再加强下。”
难。家长是付薪水人,若以这个角度切入,最聪明做法,就是把若娃所说切抛诸脑后,专注在教书这件事情上,可是,看着她彷徨神情,发现自己做不到。几经思量之后,战战兢兢地开口:“你有没有考虑过,和妈妈商量下,请她不要再检查你手机?好好说下,妈妈或许可以谅解。”
“不可能。”若娃不假思索地摇头,“妈妈说过,她是最好朋友,们之间不可以有秘密……就像她也会把自己事情告诉。”
“所以,你就不再用手机跟朋友联络?”
“对。很累,同学也很累。他们跟抱怨,跟说话要很注意用词,免得妈哪天心血来潮,突然打电话过去骂人。久而久之,他们变得不太喜欢跟聊天,最后,几乎没人发信息给,即使有,也是讨论些功课和考试事情,他们不会和聊天。”
若娃给整段故事下注解:“有时候很困惑,妈妈也会把自己买鞋子发票丢掉,免得被爸爸发现,可是妈妈却可以不管心情,直接看手机,这不是很矛盾吗?”
和杨太太以贯之
在她说话此刻,整个人神色竟淡淡地散发着通晓人事世故。
仍有不少亚洲家长服膺权威式管教方式,他们相信,上对下模式有助于亲子关系稳定,介入孩子私领域,也是保护孩子有效手段之。在这种氛围下,强调孩子隐私权声音往往会被压抑,甚至遭受攻击。
曾有位家长跟说:“在小孩子无法为自己作为负起全责之前,既然父母可能得承担小孩犯罪责任,那就有监督义务。看孩子日记、往来通信,合情合理。在小孩子成年之前,他们尚未成为个独立个体,自然也是没有隐私权。”
在这样说法中,“比例原则”四个字不见。
若娃身临其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