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托马斯·德·昆西(ThomasDeQuincey,1785—1859),英国著名散文家和批评家,被誉为“少有英语文体大师”。
(22)和德语中“Doppelgänger”(面貌极相似者)样,苏格兰人说“fetch”(生魂)也指涉“双重性”概念。
(23)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LewisStevenson,1850—1894),苏格兰小说家、诗人与旅游作家,也是英国文学新浪漫主义代表之。
(24)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GilbertKeithChesterton,1874—1936),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创造著名教士侦探“布朗神父”。
(25)亨利·詹姆斯(HenryJ
之。
(12)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1669),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代表画家之,也是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画家。
(13)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1775—1851),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水彩画家和版画家,其作品对后期印象派绘画发展有相当大影响。
(14)埃尔·格列科(ElGreco,意为“希腊人”,1541—16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
(15)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
(16)种风格近似探戈流行舞曲音乐形式,起源于拉普拉塔河流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但至今仍经久不衰,对日后探戈风格定型起很大影响。
(17)阿斯托尔·皮亚佐拉(AstorPiazzola,1921—1992),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演奏家,被称为“探戈之父”。
(18)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Herrmann,1911—1975),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曾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多部名垂青史影片如《惊魂记》谱写音乐,很好地配合其塑造影像。
(19)即“面貌极相似者”,无论是在小说、非虚构作品还是现实世界中,“双重性”概念都始终贯穿博尔赫斯创作。
(20)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ThomasBabingtonMacaulay,1800—1859),英国诗人、历史学家、辉格党政治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