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少年阳虎冲突
大概在母亲去世后年左右,孔子有过次开眼界好机会。这年,鲁国最大贵族季孙氏家里有喜事,办宴会,全国大小贵族都来参加。
这次宴会是什起因,史书没提。季氏族长季武子刚分到半个鲁国,大概想找机会招待下国内中小贵族们,收揽人心,让大家以后好好为自己服务。另外
子。那时代还没小说,都是《诗》《书》类古书,他正好学这个。
进上层人圈子,孔子第个要改是口音。
周人诸侯和贵族有自己方言口音,因为周人是从陕西这地方崛起,和东方世界不太样,他们口音叫“雅言”,也叫“夏言”,夏有西边意思。周人诸侯虽然分布到各地,但他们还保持着这种西部口音。就像后来清代满族八旗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驻扎,远到华南、伊犁、乌里雅苏台,但他们都是标准北京口音。
孔子母亲家是山东原住居民,跟贵族们口音很不样,要从头学。到后来,他跟老家穷亲戚们说家乡话,但跟贵族们应酬打交道,念书讲课,都用周人“雅言”口音。5
在贵族圈子混段日子,孔子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人,不光分成农民和贵族,在贵族阶级里面,也是等级森严。他这个孔家是最低级贵族——士,抬头往上看,层层贵族还很多呢。
那时候,鲁国掌权有三家大贵族,是百多年前鲁桓公三个儿子传承下来。按照第代人长幼排行,依次是孟孙氏(也叫仲孙氏、孟氏)、叔孙氏、季孙氏(也叫季氏)。因为都出自鲁桓公,又合称“三桓”家族。
这三家权力和地位又不样,排行是倒过来:季孙氏地位最高,世代掌握鲁国政权;叔孙氏次之;孟孙氏最弱。鲁国政局,其实是这三个家族“贵族共和”,或者叫“寡头共和”,他们三家商量决定事就是鲁国国策。
就在孔子15岁认祖归宗这年(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三桓家族彻底架空鲁国国君:全国土地被分成四大块,季孙家占两块,孟孙和叔孙家各占块。这些土地上还有些中小贵族世袭封地,按法理说,三桓是不能动,但他们也想各种办法来侵占。
三家甚至尝试对中小贵族们征税,他们解释是:理论上你们只用打仗,不用交税,但如今太平,经常两三年不打仗,也太便宜你们,还是给上级交点粮食吧。三家再拨出小部分财物给国君,应付各种开支。鲁国国君在三桓面前过得跟叫花子差不多。
刚认祖归宗这两年,孔子能接触小贵族,主要是孟孙家封臣、他父亲老朋友们,但不会太多,这些长辈也未必都喜欢接待他这个半路归宗晚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