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食物尊重,孔子还有个
工作是上朝,也有套规范:
春秋诸侯国还都是小国寡民状态,没有故宫“三大殿”那气派朝堂,上朝*员数量多,屋里就装不下,所以*员们都是在院子里列队,国君坐在敞厅(朝堂)里接受朝见。孔子进国君宫殿大门时弓着腰,缩着身子,不走大门正中央,不踩门槛,很低调地进门。
进庭院,要先上朝堂拜见国君,因为他级别高,要先跟国君见个面,看有没有什需要单独交代,再回到院子里自己座位。孔子走过庭院里众*员队伍时,表情庄重,轻手轻脚地快步过去,说话也不敢高声。然后是上台阶进朝堂,还要做鞠躬状,两手把朝服前襟提起来些,以防上台阶时候踩住摔跤,呼吸也几乎要屏住……
面见完国君走出朝堂就不样。下台阶时他呼吸就比较自如,手还要提着前襟,表情放松、开心;到最后级台阶,变成小步快走——“趋”,然后放下前衣襟,两臂朝外平伸下,再拱手到胸前——朝服袖子肥大,这动作就像鸟张开下翅膀,“翼如也”。然后是回到百官队伍,到自己位子,又要像来时样恭敬谨慎……28
此外,孔子还有为国君招待外国使者、祭祀祖先工作,都是谨慎恭敬加必要放松,和上朝大同小异。
讲究私生活
当大司寇,孔子车马也升级。有次孔子下朝回家,听说家里失火把马厩给烧,问伤人没有,却没问马损失。这是他在乎人安全——“仁”,马倒不重要,也说明孔子已经有比较像样马厩,马数量应该不止两匹。29
孔子本来是穷苦人出身,后来当职员,当教师,生活水平也不算高。但当官以后,待遇高,生活也变得精致起来,衣食住行都有套讲究。
吃饭讲究程度最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米磨得越细越好,鱼和肉切得刀工越细越好,没有上限,追求极致。鱼或肉腐败、变味、变色不吃,这些符合养生之道,还说得过去。下面就有点过分:烹调技术不好不吃;鱼和肉切得刀功不好,不吃;没有搭配调料酱,不吃……孔子小时候估计饭都吃不饱,肯定是有啥吃啥,可旦富贵,就做得有点过。还有,外面食品店买来酒、肉,概不吃(既有食品安全考虑,也是身份问题)。30
怎吃饭也有规矩,必须在固定时间开饭,吃饭还不能说话。这似乎是东方特色,不光汉族,很多别民族里也有这讲究,据说是食物不足年代普遍现象,觉得吃饭是很神圣事情,随便说话就对不起老天赐给这口饭。同理,吃饭时候不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当食不叹”3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