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颤抖,你全身都会散发着热气(天气热时候就会汗流浃背)。
谢老板担担面实在是非常有效醒神药,宿醉或者伤心,吃碗再好不过。在成都灰蒙蒙潮湿天,这样碗面简直救命。们这些学生就像奴隶样心甘情愿地上瘾。很多人都和样,先来碗比较温柔汤面,比如番茄煎蛋面,然后再上小碗刺激火爆担担面过过瘾。不过生性雷厉风行、喝起酒来海量无敌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总是往情深地点三两“担担儿”。们坐在街边摇摇晃晃桌子边,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周围自行车来来往往,出租车喇叭吵个不停,还喷来阵阵难闻尾气。吃完以后,们叫谢老板结账。他把个个琐碎数字相加,接过们皱巴巴钞票,埋头在那个半开小木抽屉里找零钱。
担担面是土生土长成都街头小吃,名字来源于挑着扁担传统街头货郎。“担”是个动词,意思是“挑扁担”。成都老人们还记得那些卖面人吆喝,“担担面!担担面!”声音传遍成都古老小街小巷。只要有客上门,货郎们就放下担子,支起炉子,烧好水,摆好碗筷和罐罐调味料。各家仆人听到他们吆喝,就从那些老旧木房子中跑出来,站在门口,帮主人叫面吃。正在茶馆里“修长城”麻将搭子,会暂停牌局,出去吃碗再说。行人也会停下来,“吸溜吸溜”地吃个面。面都是小碗小碗,每次两,刚好能垫垫肚子、顶顶饱,而且特别便宜,基本上什人都买得起。
当然,“移动销售”货郎们不只卖面,成都街头是出名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清朝末年,二十世纪初期,傅崇矩写本成都导游手册(2),里面描述多种多样货郎,包括流动理发师、流动修脚师、送水、卖花、修伞修扇子、卖鸡毛掸子、磨刀和卖小吃。古老城市,迷宫般交织街道,木结构房子,竹子编织墙上糊着泥巴和稻草再粉刷成白色。壮丽庄严木门前,石狮子威风凛凛地镇守在底座上。几乎每条街都有个茶馆儿,小二提着壶壶开水在桌椅间穿梭,往飘散着茉莉香味盖碗里续水。喧嚷市场与热闹街道上,最受欢迎声音就是那些卖小吃,美味应声而来。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应该是成都小吃黄金岁月。货郎们生死存亡全看小吃手艺,所以各家都有被别人妒忌猜测却秘而不宣独门秘方。如此激烈竞争氛围中,货郎们争先恐后地开发属于自己新配方,有些到现在还以创始人命名。其中个叫钟燮森,发明极为美味“钟水饺”:味道清淡猪肉馅儿包成新月状饺子,加点甜辣味酱油和红油,最后来点蒜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