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又或是否应该开战,就会遵照《圣经》指示。
但接着出现人文主义,又讲个全新故事:“是人类发明神,写《圣经》,而且用上千种方式加以诠释。所以,人类本身才是切真理本源。虽然可以把《圣经》当作部颇具启发性人类作品来读,但其实不定需要这样。如果你面临两难局面,只要聆听自己,听从你内心声音就够。”接着,人文主义也提供各种详细实际指导及建议,告诉你如何聆听自己,比如看日落、读歌德作品、写个人私密日记、和密友谈心,还有举行m;主选举。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同样接受人文主义这些指导。就算是物理学家想知道该不该结婚,也会去看看日落,想多多聆听自己内心。就算是化学家考虑该不该接受某个似乎有麻烦工作机会,也会写日记、找好友谈心。就算是生物学家争论该不该开战或签署和平条约,也会进行m;主投票。就算是脑科学家要把自己震惊四座发现写成书,也常常在第页引用歌德诗句。这正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之间现代联盟基础,维持现代微妙阴阳平衡:情感与理性,博物馆与实验室,超市与生产线。
科学家不仅认为人类感觉是神圣,甚至还为此找出很好进化理由。在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家开始提出解释,认为所谓感觉也是通过演化千锤百炼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决定。人类爱情、恐惧和热情,并不只是能用来写诗暧昧灵性,反而是体现几百万年来务实智慧。读《圣经》,收获是古代耶路撒冷几位神父和拉比建议;相较之下,聆听内心声音,遵循是几百万年进化而成算法,而且这套算法已经通过自然选择最高规格测试。你感觉正是几百万祖先声音,而且他们都撑过严酷环境,成功生存和繁衍下来。当然,你感觉并不见得总是准确,但已经比大多数其他指导更可靠。几百万年以来,人感觉就是全世界最好算法。因此,就算是在孔子、穆罕默德或斯大林时代,人也应该聆听自己感觉。
但到21世纪,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算法。们正在开发更优秀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前所未有运算能力和庞大数据库。谷歌和脸谱网算法不仅完全知道你感觉,还知道许许多多你自己浑然未觉事。所以,别再聆听自己内心感觉,听听这些外部算法怎说。等到算法不仅能知道每个人投票意向,甚至还能从根本神经原因分析为何某人投m;主党、另人投共和党时,又何必举行什m;主投票呢?过去人文主义呼吁着:“聆听自己内心声音!”而现在数据主义则呼吁:“聆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