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宁道:“于阳谋几乎没用,阴谋作用很大;宫中王府贵人们,会自己打水洗衣买柴做饭吗?而阳谋上皇后早有优势,不然现在如何逼得圣上要立皇太子?”
杨勇以为然,又问:“郑和是怎牵扯进去?”
高贤宁摇头答道:“无法确定。郑和等宦官曾是先帝心腹,还在军中带兵打过仗,像郑和带兵便颇有章法,说不定与靖难功臣有旧;张皇后欲在机会恰当时铲除这股势力,没想到反弹那大。”
杨勇道:“皇后大敌,不是们汉王?”
高贤宁沉吟片刻,不动声色道:“张贵妃有皇子之前,确实如此。”
玉器铺书房里,弥漫着股灰尘陈旧气味。
锦衣卫杨勇个子矮小,面相却长得不错,他五官端正,脸皮十分白净。他副敬仰神情,拜道:“先生神机妙算,往后在朝中必拜宰相!”
高贤宁立刻摇头道:“杨将军告知那多事,才能推测瞎猜番,谈何妙算?”
宰相不宰相,高贤宁倒是兴趣不大,因为大明朝没有宰相。若非他老师齐泰在汉王那边,汉王又对他软硬皆施、既有要挟也有厚待,高贤宁是不太想再出山……当时表面上高贤宁出来做官,乃因纪纲奉旨把他找出来;暗里他还是看在恩师和汉王份上。
杨勇对官场似乎非常有兴趣,又追问道:“高先生方才说,郑和之死有甚牵连?”
杨勇想许久,说道:“高先生所言之事,大致明白怎回事,有些地方暂且想不明白、往后再说……现在们应该怎做,才能立大功?
高贤宁看杨勇眼,“太祖皇帝有鉴于汉朝外戚乱国、唐朝宦官猖獗,故严禁宦官干政;洪武朝阉人无权无势。先帝却非如此想法,早在做燕王时候,便在王府内开设宦官学堂,教习许多宦官读书识字;后来‘靖难之役’、称帝治国,先帝都十分信任重用宦官。
直至先帝驾崩时,太监虽不能与勋贵文臣抗衡,却因有皇帝做靠山,日渐成股势力。这股势力在朝廷和军中作用很小,在宫里却不容忽视。像郑和、王景弘这等先帝心腹,多年以来必有很多宦官依附。
当今朝廷,燕王府谋臣、投降建文文臣、开国功臣、靖难功臣,这些势力错综;又有皇后与贵妃争势,加速争斗,因此这些人在两年内已经开始布局。估计郑和等人也牵连进这个旋涡之中,方有此祸。”
他顿顿,又道:“不久前皇后曾派人向悄悄传话,指使联络些文臣,尽快上书劝立皇太子;圣上已然认可此事。皇后那着急,才认定皇后与贵妃争斗必定愈演愈烈!”
杨勇听得怔怔,眼神里对高贤宁见识简直仰慕非常,他问道:“太监能有大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