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诉求其实非常简单:同性恋者也是人,有着各种人性优缺点,只要不妨碍他人自由,都应该予以尊重。单纯以性向(同性恋或异性恋)判断个人价值,是有欠公允。作者采取旁观而不失生动笔法,写活本杰明、拉斯穆斯、班特等人成长历程:他们之中,有来自处境较为艰困家庭,有些则较幸运,能够享有父母完整亲情,但都是有感情、有理想年轻人。只因性向不容于当下社会,或如流星般陨灭,或受艾滋病魔摧残而死,或抑郁终生。行文至此,唯有掩卷叹息……
本书虽然描写男同性恋者,却触及人心最深处共同情感。人是兼具理性、感性生物,都渴望被爱、被喜欢;同性恋者性向或与常人不同,但爱人与渴望被爱心理则同。只要不伤害、妨碍他人,都应该拥有选择权,都应该被尊重。促成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相遇保罗说过句话,简短却掷地有声:“人,只能活次!”
作者通过这句话间接鼓励们:在有生之年,择己所爱,爱己所选,老来还有满室斑斓璀璨回忆,不留下任何遗憾。
无论您是希望解今日瑞典社会、同性恋者争取平权心路历程,抑或是解斯德哥尔摩城市景观变迁,这部作品都值得您再三细读玩味。
(感谢好友肯尼、奥莎与文森,为书中诸多关于瑞典语言及社会状况提供详尽说明,让此译本更臻于完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