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祸端是武帝酿成,他在晚年疑心极重,不愿立太子,与此同时又给予几乎每个儿子点希望,桓帝继位之后,这点希望变成反叛火种,桓帝早就想要解决这个大患,可惜短短三年时间里需要他处理事情太多,直没能腾出手来。
大臣们讨论内容越来越琐碎,韩孺子找张椅子坐下,寻思会,仍然觉得太后是在示好,而不是设计陷害崔家。
他感到有点头晕,杨奉布置任务实在太难,远远超出名十三岁少年极限。韩孺子闭上双眼休息会,睁眼看向窗边孟娥,微笑道:“你伤没事吧?”
或许是因为有其他人在场,孟娥比平时更显冷淡,等会才勉强吐出两个字:“没事。”
韩孺子从怀里取出个纸包,放在几案上摊开,里面是他晚餐时特意留下桂花糕
外间争论还在进行,被委以重任太傅崔宏百般推辞,其他大臣则全力举荐,好像整个天下再没有第二人能与崔太傅相提并论。
东海王侧身紧紧贴在门上,听会,后退数步,手摸下巴,皱眉沉思,“太后这招真是阴险啊,表面上对付齐王,其实是想借机将舅舅挤出京城,令崔家其他人下子成为人质,箭双雕。”
韩孺子摇摇头,“这不是箭双雕,猜太后是在向崔太傅示好,希望与他和解。”
“嗯?”东海王不满地斜视韩孺子,“你懂什,权势之争比真刀真枪战场还要激烈,崔家和上官家……算,你理解不,你连太后长什样子都不知道,却在这里猜她想法,可笑。”
相隔只有道虚掩门,韩孺子真想出去看眼决定他命运太后长什模样,可他没动,听从杨奉嘱咐,多听少说,即使受到东海王嘲讽,也不回嘴。
外面争论还在继续,太后给出许多优厚条件,更多军队、更大权力,甚至允许崔宏在齐国独断专行,崔宏没法再推辞,但是能听得出来,他答应得很勉强,心中疑虑不少。
“舅舅怎能答应下来呢?”东海王在暖阁里着急,来回踱步,“他走,太后就会对崔氏全族下手,在外面有再多军队也没用。不行,得出去提醒他声。”
东海王推开条门缝,侧身溜出去,随手掩门,韩孺子只看到片攒动人头,瞧不见皇太后。
讨伐齐国不只是任命名将军那简单,是先礼后兵?还是长驱直入,真接攻入齐王宫城?大臣们意见不,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征调哪些地方军队、各地诸侯哪个应该拉拢、哪个应该防备,诸如此类。
陌生地名、官名、人名以及诸多往事个接个冒出来,韩孺子根本来不及记忆,听好会,才慢慢理出头绪,对大楚江山有粗浅理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